-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所谓胃前病变(plbs)是一个组织病理学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上皮屑、形态(im)和异质增生(dys)。由于这两种病理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多年来始终是临床及病理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由于粘液组化,酶组织化学和电镜等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不完全型肠化,尤其是含有大量硫酸粘液的不完全型肠化(结肠型或Ⅱb型)的上皮生物学性状与胃癌相类似,均具有分化不成熟、基因表达异常及细胞分裂增殖功能旺盛的特点,与胃癌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被视为癌前病变,且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肠化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西医虽对PLGC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临床仍缺乏理想的阻断或逆转这种病变的手段。中医药对PLGC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以致成为目前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笔者复习近几年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病机认识不同
针对于PLGC,中医至今尚无明确的病名,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多数学者把本病列入“胃脘痛”、“胃痞”、“痞满”、“嘈杂”、“嗳气”等范畴。李玉奇根据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胃镜下表现,认为本病与《圣济总录》等书中描述的“胃脘痈”相吻合,并提出“从病治不从症治”、“以痈论治”的学术观点。白长川等根据宏观辨证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应以“胃痞”命名,根据微观辨证当属中医之“痞结”,并将“胃痞恶化”作为PLGC的对应称谓。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与饮食不节,喜进食热烫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烟酒,情志失调,忧郁恼怒,劳倦内伤,或用药不当,久病体虚等有关。王文仲等认为本病的发生,还与脾胃素虚之体质有一定关系。
近年来,尤其是通过“八五”的协作攻关,对本病的病机认识已渐趋一致,即病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主要指气滞、血瘀、热毒等。如白长川等认为其病位在胃,脾胃虚弱,因虚而郁滞成症结,形成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之标证、变证,标本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虚、滞、湿、热、瘀挟杂的本虚标实之病理。杨炳初认为本病为一种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本虚标实的病证,涉及脾胃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尤以“气虚血瘀,邪热内结”为主要病理特点。蔡淦认为脾胃虚弱,痰阻络瘀,蕴热生毒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此外,王保林认为本病病位还涉及到胆,因胆胃均属六腑,用胆胃同治法治疗本病获得良效,亦反证了本病与胆的关系。王文仲等结合微观辨证认为瘀血阻络,痰气壅结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2 中医治疗plgc的临床研究
2.1 降血酸,升胃
杨炳奎等治疗CAG伴IM和/或Dys80例,将其分为脾胃虚寒、肝气犯胃2型,分别用理中汤、芍药甘草汤加味进行治疗,总有效率88.7%,胃镜检查有效率82.5%,病理组织检查有效率68.1%,同时可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升高胃酸的分泌。乔樵将本病分为4型:①肝胃气滞型,治应疏肝和胃,理气祛瘀,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②脾胃湿热型,治当清热和胃,化湿祛瘀,用连朴饮合藿朴夏苓汤加减;③胃阴不足型,治予养阴生津,和胃理血,用麦门冬汤加减;④脾胃虚寒型,治以益气健脾,理血和胃,用养胃冲剂加减。张文尧等将本病分为四型予以论治:①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和胃;②脾胃阳虚、气虚型,治予温胃健脾益气;④脾胃阴虚型,治拟养阴清热和胃;⑤脾虚湿热型,治当健脾清热化湿。治疗CAG伴Dys 60例,临床总有效率达96.6%,胃镜、病理疗效达81.6%。
2.2 中药复方“复胃汤”与胃粘膜肠化、胃热
李恩复等以清润通络为基本大法,辨证加减,治疗本病92例,并设对照组64例(组方:炒谷麦芽、神曲、山楂、陈皮)。结果治疗组服药6个月后,Ⅱb型肠化、Dys、HP平均积分均下降,与用药前比较,P0.01,而且发现病理积分的下降与HP积分的降低明显相关。而对照组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李志民等将本病分为中虚气滞、湿夹寒热、阴虚胃热3型,治以补、消、温、清、和5法并用,以自拟消痞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结果显效67例,有效23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14%。胃镜及病理总有效率分别为71.4%和74.2%。HP清除率为95.3%。李顺民等以中药复方“复胃汤”治疗胃粘膜肠化与异型增生,结果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3.3%,病理检查,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有效率分别为88.6%,86.6%,84.0%,HP清除率为72.4%,与维酶素、三九胃泰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尹光耀等运用自拟“胃复康”为基本方,中西医证病结合,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治疗PLGC,结果表明,“胃复康”对不同类型的胃粘膜癌前病变的疗效均显著高于胃苏冲剂对照组。
2.3 对plcg的治疗
姚保泰等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加减,自制萎缩康冲剂,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50例,3个月为1疗程,结果显效42例,总有效率达90%,胃镜、病理、HP疗效均显著优于维酶素对照组。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