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马铃薯2种主要害虫生长发育及种群生长的影响.docxVIP

温度对马铃薯2种主要害虫生长发育及种群生长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度对马铃薯2种主要害虫生长发育及种群生长的影响 红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较高的产量、广泛的用途和适应性。是世界上水稻和小麦的第三个主要粮食。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 年产量约为7.48×107kg, 占全球产量的22.1% (FAO, 2011) 。蚜虫是马铃薯上常见的害虫, 不仅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而且是传播马铃薯病毒的最普遍的昆虫媒介。在马铃薯上最常见的传毒蚜虫为桃蚜Myzus persicae, 其他常见的种类有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鼠李马铃薯蚜Aphis nasturtii、茄沟无网蚜Aulacorthum solani、棉蚜Aphis gossypii、药炭鼠李蚜Aphis frangulae、豆卫矛蚜Aphis fabae和马铃薯囊管蚜Rhopalosiphoninus latysiphon等 (Radcliffe and Ragsdule, 2002) 。桃蚜和马铃薯长管蚜 (又称大戟长管蚜) 是2种多食性蚜虫, 寄主范围非常广泛, 前者有50多科400多种植物 (张建亮等, 2000) , 后者有20多科200多种植物 (Srinivasan and Alvarez, 2011) 。目前国内外对马铃薯蚜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田间种群动态 (周艳丽和杨骥, 2004;董风林等, 2010;卜庆国等, 2013)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 (glycoalkaloids) 对马铃薯长管蚜取食的影响 (Güntner et al., 1997, 2000) 、植物挥发物对马铃薯长管蚜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Narayandas and Alyokhin, 2006;Ameline et al., 2007) 、矿物油处理对马铃薯长管蚜定向和取食行为的影响 (Ameline et al., 2009) 以及寄主专化性与种间竞争 (Srinivasan and Alvarez, 2011) 等。昆虫是变温动物, 环境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有显著的影响。目前仅有Nguyen等 (2009) 进行了热胁迫下马铃薯长管蚜的蛋白组分析。刘树生等 (1991, 1992) 和赵惠燕等 (1995, 1997) 研究了温度对桃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孙慧敏等 (2006) 测定了马铃薯长管蚜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但上述研究所用寄主植物均不包括马铃薯, 而寄主植物对蚜虫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有显著的影响 (赵惠燕等, 1995, 1997;李艳艳等, 2013) 。因此, 本研究测定和分析了温度对这2种主要马铃薯蚜虫生长发育、存活、繁殖等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以期为马铃薯蚜虫的监测预警及其病毒病的防控奠定必要的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昆虫的来源 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场马铃薯田采回桃蚜和马铃薯长管蚜, 分别接种于盆栽马铃薯苗上繁殖3代以上作为供试虫源。 1.2 马铃薯生物测定 参考刘树生 (1987) 的叶子圆片法, 取一透明饮料瓶, 剪去上部圆锥部分, 保留下部圆柱部分, 瓶壁两侧各开1个直径2 cm的圆孔, 用尼龙纱网封住, 以保持通风。将一马铃薯叶片 (品种为费乌瑞特) 叶面朝下用1%琼脂糖凝胶粘在塑料瓶底部, 在其上放置1头12 h内产出的1龄无翅若蚜, 开口处用橡皮筋将黑色 (便于观察蜕皮情况) 塑料薄膜覆盖固定, 将瓶底部朝上放于人工气候箱中, 每12 h观察记录蚜虫的蜕皮、生殖、死亡情况。设置10, 15, 20, 25和30℃等5个温度处理, 光照16L∶8D, 相对湿度60%±10%。每个温度处理为30头蚜虫。 1.3 存活曲线拟合 根据实验数据组建马铃薯蚜虫实验种群生命表, 计算平均世代历期 (T) 、净增殖率 (R0) 、内禀增长率 (rm) 和种群加倍时间 (d) 等生命表参数 (丁岩钦, 1994) 。存活曲线应用Weibull分布进行拟合 (Pinder, 1978) , 公式为:存活率Sp (t) =exp[- (t/b)c], t, b, c0, 其中b为尺度参数, c为形状参数。当c1时, 存活曲线为Ⅰ型;当c=1时, 存活曲线为Ⅱ型;当c1时, 存活曲线为III型。如果c值相同, b值越大, 存活率越高。 应用DPS 9.5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ANOVA法, 多重比较采用LSD法, 两个平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马铃薯门氏原螯虾的影响 从表1可知, 温度对2种蚜虫各龄若蚜历期、若蚜期、产蚜前期和世代历期均有显著的影响 (P0.05) 。随着温度的升高, 发育历期缩短, 即发育速率加快;25℃时若蚜期和世代历期最短, 但30℃时若蚜期反而延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