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材界面液化自胶合性能的试验研究
“独立结合”是指在不添加粘合剂的情况下,通过单元的强化或激活,然后通过加热作用将材料结合的工艺方法,也称为“无橡胶组合”。在木材工业领域,木质材料的自结合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沈隽、何翠芳等采用蒸爆法产生高活性纤维单元,制造了无胶纤维板。类似的,金春德以活化的木材纤维和稻草碎料为原料,张建辉等采用活化的竹材碎料,任博文等混合碱木素与稻草碎料,研究了制板工艺,获得了良好的胶合性能。上述研究的单元均为纤维或碎料,与单板、锯材等板状单元相比,比表面积大、活性基团浓度高、形态细长利于交织,实现自胶合的技术难度相对小,而单板和锯材则难度相对较大。例如,程良松等尝试以磷酸活化单板,再自胶合成胶合板,产品胶合强度尚不到0.30 MPa。有鉴于此,笔者基于木材液化技术,将溶剂催化液化法工艺移植到木材胶合领域,通过对胶合板材(adherend)表层的液化,构造黏稠状、流体性界面过渡层,将两片木材融合成一体,从而实现木材的无胶自结合。目的在于:评判木材界面液化胶合工艺的技术可行性,重点分析液化剂种类和涂布量、液化(热压)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因子对不同树种单板胶合强度的影响。
1 胶合试件的制备
单板:意杨(产地:江苏)和桉木(产地:广西)单板,厚度2.1 mm,含水率为8%,取自邳州江山木业有限公司,裁成60 mm(顺纹)×25 mm(横纹)试件备用。
催化剂:盐酸,分析纯,质量分数37%,外购。
液化剂:苯酚和丙三醇,分析纯,外购。
试验方法与步骤:如图1所示,将液化剂与催化剂按质量比为100∶6均混后,按照150~450 g/m2(单面)施加量均匀涂布于单板试件一端25 mm×25 mm面上(图1a),陈放60 s后(图1b),覆盖另一单板试件组成胶合试件对(图1c,胶合面积25 mm×25 mm)。再置于温度125~175 ℃的试验压机压板上,采用压力0.8~1.2 MPa,热压10~20 min,液化剂+催化剂混合流体在25 mm×25 mm胶合面内流展、反应,导致两片单板试件完成胶合。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以厚度较小的单板为试材,加热和加压采用热压机同步进行;如果试材为厚度相对大的锯材,可在干燥时完成预热后再进入热压机,以控制热压周期。
性能测试:胶合试件在20 ℃、相对湿度65%条件下陈放24 h,参照胶合板国家标准GB/T9846.1~8—2004测试干状胶合(剪切)强度。试验工艺参数汇总于表1,采用全因素组合试验方案,共计162种工艺条件,各条件重复5次取平均值。
2 木材表面液化自胶合法
木材结合本质上就是去除两片被胶合木材之间的界面,使两片木材单元融合成一体。有胶黏剂时,界面被胶层替代,胶黏剂流体通过润湿、渗透和扩散,进入木材孔隙、固化形成“锚钉”,同时与羟基等活性基团形成化学键和氢键,从而将两片木材结合。无胶黏剂时,可设法在单元表面激活或植入活性基团产生结合。笔者提出的木材表面液化自胶合,其技术思想是:通过木材单元(单板)表层的液化,产生黏稠状流体层;流体层是源于两片木材母体的过渡层,消除了两片木材之间的界面;在加热、加压作用下,流体过渡层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固化,两片木材自然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与上述的有胶胶合和无胶活化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试验表明,在试验的工艺条件内,杨木和桉木单板试件均达到了较高的胶合强度,最大值达到1.96 MPa(桉木组合,450 g/m2丙三醇,150 ℃,20 min),平均值0.83 MPa。液化剂种类和施加量、液化温度和热压时间及木材树种等工艺因素对液化胶合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1 在液化剂中的应用
表2对比了苯酚和丙三醇两种液化剂条件下,3种木材组合试件的胶合强度。数据显示,采用苯酚为液化剂时,3种树种组合的单板的平均胶合强度相差不大,约0.6 MPa;而丙三醇条件下,平均测试值达到0.93~1.17 MPa,因材种而异,分别比苯酚液化时高82.8%、45.3%和74.6%。
两种液化剂条件下胶合性能的差异,与液化产物的构成密切相关。马天旗等分析认为,在酸性条件下,苯酚作为亲核试剂和反应试剂,导致木材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大分子链发生醚键断裂和糖环开环,并参加反应形成以酚类物质为代表的小分子化合物。张金萍等采用聚乙二醇PEG400和丙三醇(质量比80∶20),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液化毛竹粉,获取了醇醚类、酯类、环氧类等化合物。与上述深度液化不同,本项试验中液化局限于木材表层,仅需要形成黏稠状流体以实现两片木材之间的融合即可,属于浅度液化,木材受到的降解程度远比上述试验低。可以看出,在试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丙三醇显然比苯酚更能实现黏稠过渡层的构建,从而赋予更高的胶合强度。但上述的黏稠过渡层究竟由何化学物质构成,是否已经产生,产生了多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传统制谱法看《牡丹亭惊厥梦》的唱腔特点.docx
- 从全本戏与折子戏看青春版《牡丹亭》的改编.docx
- 从小说到话剧小说《遊园惊梦》与同名话剧比较分析兼谈昆曲对白先勇创作的影响.docx
- 从戏曲曲向重论剧的转变古典戏曲理论发展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环节关于明末清初《西厢记》结局三类意见的思考.docx
-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牡丹亭醒梦》与《源氏物语葵姬》.docx
- 会议立法的合宪审查.docx
- 供给主义学派的主要税收政策主张.docx
- 假单孢杆菌pke117对木材的降解研究.docx
- 关于高等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docx
- 剪力滞效应计算中附加轴向应力比的分析.docx
- 2025浙江温州市公用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面向高校招聘工作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最新.docx
- 2025年蓬安县财政局下属单位招聘备考题库附答案.docx
-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2025年公开遴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备考题库附答案.docx
- 南昌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招聘3名劳务派遣驾驶员参考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浙江绍兴市新昌县机关事业单位招用编外聘用人员36人备考题库最新.docx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嘉兴海盐县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7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docx
- 长沙银行2026校园招聘备考题库最新.docx
- 2026年度中国地震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备考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福建省晋江圳源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招聘6人模拟试卷附答案.docx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温州平阳县城发集团下属房开公司招聘5人公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