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侦办唐移除》的刊刊与流传.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侦办唐移除》的刊刊与流传 王安石(1021-1086)的唐诗选集是一部有争议的唐诗。本书与他的《四家诗选》一样, 也显示出立意独特的个性。《四家诗选》将李白置于杜、韩、欧之后, 本书不取王维、李杜、元白、韩柳、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名家, 多取中晚唐诗作1。但是, 这部有明显缺失的选本, 在宋代一直为人所关注, 并成为多种诗话的“话题”, 流传甚广, 不仅形成了不同的版本2, 甚至出现了时少章的逐卷评点,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本书的流传反映了印刷时代畅销读物与诗风流向的关系, 将本书与当时其他的唐诗选本联系起来考察, 还可见出唐人一些作品被确立成经典名篇的原因, 从中也可见出南宋后期江湖派诗学理论与诗风流行的一个背景。以下即对此加以分析。 一、 《唐使用》材料补述 《唐百家诗选》一书, 晁公武 (约1105~1180年) 《郡斋读书志》、陈振孙 (?~1261) 《直斋书录解题》 (1227) 、尤袤 (1127~1202) 《遂初堂书目》等公私目录都有著录。邵博《闻见后录》、周《清波杂志》、胡仔 (1101~1170) 《苕溪渔隐丛话》也记有关于该书的传说与讨论。将传本与这些记载比较, 可证明本书基本完整地流传下来了。但是, 早在南宋前期, 关于本书的编选问题就有了争议。清《四库总目提要·唐百家诗提要》对此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唐百家诗选》二十卷, 旧本题宋王安石编, 其去取绝不可解, 自宋以来疑之者不一, 曲为解者亦不一。然大抵指为安石, 惟晁公武《读书志》云:《唐百家诗选》二十卷, 皇朝宋敏求次道编, 次道为三司判官, 尝取其家所藏唐人一百八家诗, 选择其佳者凡一千二百四十六首为一编, 王介甫观之, 因再有所去取, 且题云:欲观唐诗者观此足矣。世遂以为介甫所纂。其说与诸家特异, 按《读书志》作于南宋之初, 去安石未远, 又晁氏自元祐以来旧家文献绪论相承, 其言当必有自。邵博《闻见后录》引晁说之之言, 谓王荆公与宋次道同为群牧司判官, 次道家多唐人诗集, 荆公尽即其本择善者, 签帖其上, 令吏抄之。吏厌书字多, 辄移所取长诗籖置所不取小诗上。荆公性忽略, 不复更视, 今世所谓《唐百家诗选》曰荆公定者, 乃群牧司吏人定也。其说与公武又异。然说之果有是说, 不应公武反不知, 考周辉《清波杂志》亦有是说, 与博所记相合, 辉之曾祖与安石为中表, 故辉持论多左袒安石, 当由安石之党以此书不惬于公论, 造为是说以解之, 托其言于说之。博不考而载之耳。 今人多从其说。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及黄永年校点《唐百家诗选》序, 又坚持王安石编选之说, 然都未提供新材料进行分析。《四库总目提要》同意晁公武之论的理由只是认为晁氏距王安石时间较近。笔者发现有一则很重要的材料, 以前很少有人提到, 这就是苏颂 (1020~1101) 《苏魏公文集》卷51中《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在这篇碑文中, 苏颂详叙宋次道著述成果。其曰: 摭唐人物世系遗事则有《讳行后录》五卷, 纂唐文章之散逸卷部不伦者, 有《李翰林集》三十卷、《李北海集》十五卷、《颜鲁公集》十五卷、《刘宾客外集》十卷、《孟东野集》十卷、《李卫公别集》五卷、《百家诗选》二十卷, 复采晋唐人诗歌见于石者作《宝刻丛章》三十卷。 这里提到的《百家诗选》书名与卷数与今传《唐百家诗选》相同。与其他相关材料比较, 苏颂应是距本书最早的人, 这则材料至少可以说明《唐百家诗选》的形成不能独归王安石一人, 而与宋、王两人相关, 而且王序也不否定这一点。在以上列目中, 苏颂是将宋氏著述分类叙述的, 《唐百家诗选》是列在“纂唐文章之散逸卷部不伦者”之中的。苏颂认为本书是宋氏对唐人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这也说明了本书最初的性质是属于文献整理性质的。这一百多位诗人, 多数名气不大, 地位不显, 多无本集流传。宋氏经过搜集, 整理成这一百多家诗集, 可能嫌其佳作无多, 故请王安石加以选择。由此材料看, 晁君武所说近乎真实。其他人所说, 实为“曲为之解”。赵彦卫《云麓漫钞》云:“唐之举人多先借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 然后以所业投献, 逾数日又投, 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 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 今有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 王荆公取而删为唐百家诗。”以为《唐百家诗选》所依之底本为唐人温卷之作, 程千帆先生考证, 此说虽不能概括本书全部内容, 但书中大多中晚唐之作确属温卷之作3。 至于王序中所说“欲知唐诗者观此足矣”, 其说“唐诗”是专指宋次道所搜集的唐百家诗, 而不是泛指所有唐诗。再说, 宋次道编选此本, 有为当时习诗者提供范本之意, 李白、杜甫、王维诸大家一方面是因已有本集流传, 无文献保存之必要。另一方面, 对于习诗而言, 大家之诗是高不可及的, 不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