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 唐诗五首 13 唐诗五首.pptVIP

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 唐诗五首 13 唐诗五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 13 唐诗五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gāo bó 犊 薇 yān 蓬 A.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甫。 B.“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古时位于汉水的北面,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C.律诗一般为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依惯例要求对仗。 D.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解析】A.“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 A 树树皆秋色  山 山唯落晖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 江上使人愁  征蓬出汉 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山随平 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 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 乡水  万里送行舟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4.诗的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描绘了一幅层层树林染上了金黄的秋色,峰峦叠嶂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显萧瑟的画面。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实则表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境,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感。 (二)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6.诗的首联、颔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7.诗歌中有两个“空”字,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 不相同。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昔人已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漂泊在外,诗人内心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意对即可) 8.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9.“单车欲问边”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此句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单车”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意近即可) 10.《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示例:“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节,能够“直”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的。 (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1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述。 示例: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12.诗的颈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将明月比作明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诗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13.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送”字直接点题(或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五)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14.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景的喜爱之情。 15.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争  啄  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 得与宝贵。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小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 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言 之有理即可)  1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呈现的画面。 示例:纷繁的野花竞相开放,渐渐让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 *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