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表现及缓解对策
摘要: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和行为,主要表现为在与亲密的人分离后哭闹不止产生焦虑情绪。造成这种不安情绪的原因主要与外部因素和幼儿自身因素相关,需要老师及家长共同合作努力,找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和方法,有助于弥补家庭教育导致的缺陷,进一步完善与家园合作相关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的幼儿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研究做好铺垫,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分离焦虑家园合作幼儿心理情绪反应
前言:
小班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影响力巨大,很多成年以后的心理健康病因,都会在幼儿时期找到蛛丝马迹,所以解决小班新入园幼儿的心理卫生问题不容忽视。这一课题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问题,不仅仅表现在新入园幼儿的身上,不同程度的焦虑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人除了可以从自身经历里体验到焦虑,也会从模仿他人的行为中感到焦虑,因为在学习经验的同时,他们的焦虑也会被学习,从侧面发映出如果父母焦虑的话,幼儿也会学习这种焦虑。
(二)幼儿分离焦虑
当幼儿与其依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分离的时候,所出现的过度反应,就称之为幼儿分离焦虑。
(三)幼儿分离焦虑的理论依据
蒙台梭利认为:有一些童年特征的如依恋,本质上是缺陷,当常常被大人当做是一种优势。如果幼儿时期没有及时消除这些畸变,他会伴随终身,这也就是说,成人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会在幼儿时期找到端倪。而分离焦虑便是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埃里克森认为:3-6岁学前期的品质表现为缺乏自信心,畏首畏尾,感到羞愧,怀疑自己的能力等,如果在这时家庭社会及幼儿园给幼儿更多的爱,鼓励与微笑,在幼儿出错误是给他包容而不是指责,这样的幼儿更容易对幼儿园产生兴趣,而不是有更多的畏缩和恐惧。
二、研究内容及相关统计分析
(一)针对幼儿分离焦虑的现象调查
本次调查研究选择的是研究者在实习时的一所幼儿园,小班共有50名幼儿,均为第一次入园。研究者针对这50名幼儿进行了跟踪观察,总结了他们某些具体的分离焦虑行为。
表1新入园幼儿不同的焦虑表现
选项
小计 比例
入园时大哭大闹
经常尿床或尿裤子进餐困哪
午睡惊醒哭泣
长时间呆坐不动
更容易紧张焦虑
随时随地粘着老师睡觉时出汗
20 40%
12 24
5 10%
12 24%
17 34%
4 8%
18 36%
15 30%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其中入园时大哭大闹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表现,占40%,有30名幼儿出现过这种情况。经过观察与总结,研究者把幼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抗拒型:表现为哭闹不休,不吃不喝,拒绝接近。
宣泄型:摔扔东西,打人,言语不多动作代替哭闹。
恋物型:抱着自己的东西不放,如毯子,玩具,衣服鞋子等,在进餐,睡眠时表现突出。4.倒置型:一开始很开心,过两天开始哭。
压抑型:胆子小,哭闹现象不明显,但内心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
从表1可以看出,幼儿发泄和表现焦虑情绪最主要的行为方式为哭闹,这种方法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想以此来获得老师的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哭泣来宣泄情绪的方式逐渐减少,这是因为幼儿已经意识到,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幼儿,所以老师不可能给每一个幼儿过多的关注,而这种强烈的表达方式便会也来越弱直至消失。鲍尔毕曾经提出幼儿分离焦虑所经历的三个过程:反抗、失望和超越与其相吻合。
第二频繁的行为表现是依恋老师。当幼儿离开自己熟悉的父母,面对新的环境时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便很容易将依恋转移到身边的成年人身上,在老师身上寻求依赖感和安全感。表现为长期跟着老师,没有老师在旁边便不吃饭,不睡觉。
再观察过程中研究者也注意到了,教师一般会先安慰那些具有外显行为的幼儿,而忽略了那些长时间呆坐的压抑型幼儿。其实压抑型幼儿的分离焦虑也处于很严重的程度,可能因为自身性格内向不善于发泄表达而遭到忽视,建议教师一定要重视这类幼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以防止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幼儿分离焦虑原因调查研究与分析
而在此次观察中有一部分幼儿的分离焦虑现象并不严重,主要表现为与父母初次分离时有懊恼失落等情绪,但持续时间不长,并喜欢和老师同伴互动,能很快投入到游戏当中,并乐意帮助那些哭泣或者自理能力差的同伴,本文将这种幼儿定义为正常程度分离焦虑的幼儿。
在这所幼儿园中有15名幼儿的分离焦虑处于正常程度范围内。研究者对这15名幼儿和另外35名幼儿的家长分别进行了调查问卷,具体了解幼儿自身情况和幼儿在家时的表现。
表2正常程度分离焦虑幼儿家长调查结果
选项
小计 比例
自己穿衣服
自己吃饭
自己上厕所
自己刷牙
作息时间与幼儿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