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业炉窑轻质隔热耐火炉衬结合剂的研究
耐火纤维填充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新技术,以建造工业炉的轻涂层和耐火加热炉的结构。该技术采用专用的纤维喷涂机,将预处理的散状耐火纤维棉和结合剂通过外部混合的方式,喷涂到炉壁表面,形成耐火保温纤维炉衬。这种外部混合方式使纤维棉能成絮片状附在受喷涂的壁面上,并使纤维喷涂炉衬呈三维网络结构。这种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其它筑炉方法相比,具有简便、省时、高效的特点,尤其能适应复杂异形炉衬的施工,使整个炉衬成为无接缝、密封性好的整体结构,可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进行多层纤维复合炉衬的施工,以获得高性能、低成本的最佳组合。纤维喷涂炉衬最大厚度可达300mm。采用该技术不仅能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还能提高炉窑的热效率,获得优良的综合节能效果。因此,该技术自诞生以来,在工业炉窑的新建、改造和检修工程中已得到成功的应用和迅速推广。
由目前相关资料的报道得知,耐火纤维喷涂通常采用的结合剂是由溶胶、硅酸盐、磷酸盐、金属氯化物、高岭土或膨润土、有机物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外加水和少量添加剂构成,实际喷涂中发现,结合剂产生的常温结合强度低,常温固化时间长。在喷涂施工过程中,先后喷涂的纤维层间以及纤维层和受喷壁面之间的粘合不牢,致使喷涂层大面积脱落;同时,还发现纤维喷涂炉衬抗气体冲刷能力较弱,实际应用中往往出现冲刷脱落现象。由此可见,有必要对耐火纤维喷涂用结合剂进行研究,以改善纤维喷涂层的结合强度与抗冲刷能力,更有效地利用纤维喷涂炉衬的优良性能。
1 结合剂技术性能要求
在耐火纤维喷涂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求纤维喷涂施工环境温度≥5℃,首先将施工体表面清理干净,焊接锚固件,涮上机粘合剂。喷涂时,将散状纤维棉送入喷涂机,纤维棉被均匀破碎后,在输送气体的动力作用下,经喷枪内环喷出,结合剂经喷枪外环喷嘴呈雾状喷射,带有一定喷射冲力的纤维散棉与结合剂在喷枪外均匀混合后,喷涂在壁面上。以每层厚度为30~70mm进行喷涂施工,要求喷枪不停地作螺旋式移动,进行分区、多次喷涂,以达到喷涂层设计厚度。在达到设计厚度要求后,对纤维层表面进行压平和表面固化处理。
由于耐火纤维优良的吸水性,刚刚喷涂上的纤维层含水量高,因而,在喷涂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结合剂常温结合强度与固化速度,在每一喷涂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时,喷涂纤维层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会大面积脱落。在喷涂纤维炉衬中水分挥发后,于炉窑高温生产条件下,喷涂的纤维层能否形成一个整体性好、强度高、不易剥落的炉衬,关键就在于结合剂能否将耐火纤维牢固结合。由此可见,结合剂是决定耐火纤维喷涂炉衬质量优劣的一项关键技术。
根据上述喷涂耐火纤维时结合剂所起的作用,可分析出对结合剂的技术性能有下列要求。首先,结合剂应具备良好常温结合强度和高温结合强度,以满足纤维喷涂的施工性能要求和炉衬的高温抗冲刷性能要求;其次,结合剂应能承受炉窑的工作温度且不降低纤维耐火性能,以满足纤维喷涂炉衬的耐高温性能的要求;第三,结合剂应具有良好的扩散性能、渗透性能、浸润性能和流动性能,以便结合剂能均匀地分散于喷涂的纤维层内,保证纤维喷涂层的均匀性与整体性;第四,结合剂应不腐蚀钢板、锚固件、胶泵泵体和胶泵隔膜等,若胶泵隔膜稍有腐蚀,会大幅度地降低胶泵的扬程,影响喷涂时结合剂的喷射压力和结合剂雾化效果,导致喷涂的纤维层中结合剂分散不均匀,进而会降低炉衬结合强度和整体性,缩短炉衬的使用寿命。
2 综合剂的开发
2.1 结合剂的结合机制
通常炉窑砌筑材料用的结合剂种类较多,按照其化学性质的不同,其结合机理也不同。以下是常用结合剂的6种典型的结合机理。
2.1.1 基于水化反应机理产生强度
借助于常温下结合剂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化产物而产生结合作用。如水泥通过水化结合机理而产生强度。
水化结合的结合剂在常温下进行水化反应需要有一个过程,因而需要一定的凝结与硬化时间,一般初期强度较差。如水泥结合剂,在潮湿的条件下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护。
2.1.2 酸相或磷酸盐类促凝剂强化推动凝剂的制备
借助于结合剂与促凝剂,在常温下发生化学反应或加热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结合作用的化合物,进而产生化学结合。由于结合剂与促凝剂的化学反应速度和相互混合接触的扩散速度的限制,因而形成强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如硅酸钠(水玻璃),加氟硅酸钠促凝剂时,发生反应生成水溶液SiO2·nH2O,经脱水形成硅氧(Si-O-Si)网络结构,从而产生较高的结合强度。磷酸与磷酸盐结合剂的硬化机理则是,磷酸根离子夺取促凝剂中的金属阳离子或铵离子等,形成具有良好胶凝性磷酸盐、含水磷酸盐或使生成物沉淀而凝结硬化;聚合氯化物结合剂也是在促凝剂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而凝结硬化。
2.1.3 甲阶酚醛树脂加酸固载体催化剂
借助于加催化剂或交联剂,使结合剂发生缩聚形成网络状结构而产生结合强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州数控GSK980TB3系列使用手册.pdf
- (热门!)最新版的比亚迪供应商审核自查表(可编辑!).docx VIP
- QJ300-12N钱江闪300维修手册(24.7.16).pdf VIP
- 一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第2套).pdf VIP
- (完整word版)内科护理学第五版目录.pptx
- 3.1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课件)地理商务星球版2025八年级上册.pptx
- 动力电池产品介绍.pptx VIP
- 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常规.pptx VIP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国开电大《机械制图》形考任务1-4 参考答案.pdf VIP
-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现状及前景展望.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