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 被称为五代皇帝的“韩熙夜祭”,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南宋皇帝的创造。重要原因之一是,这幅画中的山水画显示了南宋的风格。徐邦达先生指出该图屏风上绘的山水,像南宋的《松崖钓艇图》等图,接近南宋马远等画家的裁剪法。也就是说从山水画的构图模式来看,是属于南宋时期的样式。 绘画构图模式是一个时期的文化思想、美学观念、风俗时尚、表现手法、材料样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绘画构图模式的不同阶段发展演变的特征,可以作为绘画分期的一个依据。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科,其中关于山水画的论著是最多的,分别叙述不同时期山水画构图模式的文章也不少,可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构图模式的发展脉络已基本厘清,本文只是将山水画构图模式的发展演变作系统的梳理,并横向地分析其它美术门类对山水画构图模式发展的影响。 一、 壁画中的山石图像 中国山水画的产生与上古时期先民的山岳崇拜相关,古籍《山海经》的主要依据之一的“五藏山经”,是以南、西、北、东、中的山经为脉络的。上古先民先有四方四岳的观念,到汉代,五岳崇拜的观念巳成熟。然而汉代绘画中的山水图形较拙朴,山水画没有成为独立的画种,汉代绘画中的人物画占主宰地位,偶尔露峥嵘的山石图形也只在画中处于陪衬地位。河南洛阳西汉墓室壁画中的《宴享图》,人物画像以山峦为背景,山峦的画法稚拙简单,用黑色粗线勾山的外廓,沿黑色轮廓线内染一道淡墨,再染一道淡赭色。西汉晚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庄园经济得到发展,在新莽时期和东汉早期的墓室壁画中,绘有豪门大族的《山庄图》。甘肃武威五坝山新莽时期墓室的壁画,绘有山庄和山林狩猎的图像。画面上山峦起伏,用黑色弧线画山峰轮廓线,外衬以石绿色,沿山峰轮廓线排行斜向地皱擦(图1)。山西平陆东汉壁画墓中的《山庄图》,庄园置于群山中,山峦画法大致与五坝山壁画相同,在山峰的黑色轮廓线外以白线相衬(图2)。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室壁画中的山峦图像,仍简率朴拙,反映出汉代的山水画尚处于萌芽阶段。 二、 生物画《图2》《敦煌北魏壁画》图2 东晋时期的道教有所发展,许多名山成为道教的洞天福地,仙山图也盛起于这一时期。晋人孙绰所作《游天台山赋》,是将天台山作为仙山来描写的,文中提到天台山“名标于奇纪,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表明当时画有天台山等仙山的图像。传为顾恺之写的《画云台山记》,实际上是仙山图的文字设计稿。这种仙山图的实例,见于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室壁画,在方形的前墓室上端与复斗形顶下端的接合部画着一周仙山,仙山之上的四披分别画着东王公、西王母、天马、飞廉。仙山主要用墨色画成,山峰尖耸,自峰尖向下有三至四道的摺皱纹,摺皱纹间染有淡墨,山峰的中间显得深暗。山上有帚状的树木(图3)。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 4 9窟窟顶四披下部的一周仙山图像,是出于相同的模式,但吸收了外来艺术的佛教壁画,仙山图像主要以色彩来表现,以青、白、赭等色的山峰相错排列(图4)。莫高窟西魏2 8 5窟壁画中有环列的群山,山峰的形状有了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图像已自成单元,初步形成一定的格式。这类仙山的式样简约而概念化,正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描述:“魏晋以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铀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暎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北朝佛教壁画中的佛传故事画提供了将人物置身于自然环境中的绘画模式,这为山水画的发展扩充了空间。北魏的一些石刻线画出现了以自然景物为主的画面,而且山林树石的位置有纵深层次的排列。河南洛阳北魏孝子石棺中的“子舜”、“孝孙原谷”、“子郭巨”等图中,树木山石图像占较大比重,而且按近大远小的关系排列,不同层次的树石景物将人引向深远的空间(图5)。孝子石棺的林木山石的图式已摆脱了散点的装饰性构图模式,向写实的构图模式演变。 三、 唐代壁画中的山水图式 隋唐的山水画逐步趋于成熟,在陕西西安一带的唐代各时期墓室壁画中的山水图像反映出这种变化,初唐时期的三原县李寿壁画墓(6 3 0年),画有《山林狩猎图》,图中的山石瘦硬,在暗部以淡墨略加晕染,但山石分布凌乱,尚无一定章法。盛唐时期有较多的壁画墓画着山水图像,陕西乾县李重润墓(7 0 6年)的壁画中,有成规模的山石组合的图像,山石的染色以青绿为主,呈冷色调。乾县李贤墓(7 1 1年),在近墓门的墓道壁画中绘有大幅山水图像。墓室壁画绘的山石线条有粗细变化,山石的中部用淡墨皱擦,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图6)。陕西富平县节愍太子墓(7 1 0年),墓室壁画中山石的画法也与李贤墓相同,山石远近、高低地错落分布。 在唐代中晚期的壁画墓中的山水画有了明显的发展,陕西富平县朱家道唐墓壁画中,有六扇屏风式的水墨山水画,分作两种式样,其中的五幅为开门见山式,巍峨的高山占满画幅的五分之四,有的山峰上升起了云气。另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