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十殿王图》与日本的海外藏画.docxVIP

敦煌出土《十殿王图》与日本的海外藏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出土《十殿王图》与日本的海外藏画 敦煌石窟的唐代丝绸绘画《十王图》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关于十王的绘画作品。然而,朱景轩的唐代名画记录了此类主题的描述。盛唐时期,吴道子曾画此于长安景云寺壁,据称有远近屠夫见画中报应的惨状,终日惶恐不安,甚至放下屠刀,立改他行。唐末,佛教的善恶果报,凭借这类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而渐入人心,内中许多依据《十王经》而作的书法,绘画,雕塑,印章,从上述于敦煌发现的数卷这类书画卷轴,图文并茂地表现了地狱十王的各殿情景,我们如将其与现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馆的六世纪晚期唐代西域克孜尔《地狱图》比较,虽题材同一而人物形象及绘画风格迥异,敦煌的《十王经》卷中阎王等的形象已演绎为具象写实且细腻精谨的汉化人物,克孜尔的西域画则保留了原有的简朴的画风。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记载,五代有专绘道释绘画而闻名的王乔士(十世纪),就曾绘制过《地藏十王图》达百幅之多,可见此类绘画题材的影响之大。 源自于印度的佛教地狱变的绘画形式嬗变汉化之后,画中的十殿阎王以及各殿的情景,均浸淫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官僚府衙的权阶色彩,我们从现藏于海外的南宋时期有关十殿阎王及地狱的绘画中看出,这些出自民间画师笔下,形象生动,颜色艳丽,融释,道于一体的宗教观念的水路画,在当时已为海外大量接受,主要是因为南宋时期的朝鲜与日本,受我国影响,开始流行汉化佛教地狱的信仰,紧接着对于这类水路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十二世纪中期至十三世纪,南宋对外商埠的贸易大港宁波,因其海运传输之便,成为了当时民间画师菌集之地,并成了专门绘制水陆画销往海外的作坊式的中心,所以,就我们所知道日前许多流失海外的《十殿阎王图》,主要自南宋以来,均先后被日本与南朝鲜公私收藏。由此传播渠道影响了日、高丽有关地狱经变和六道轮回的信仰。 而当时以绘制这类外销水陆画为生计的画师,曾为外销之画建立过较为统一的风格标准便于外销,而其中亦不乏高手,这些画师中主要有周季常,陆信忠,林庭珪,金大受,金处士等,而又以陆信忠(十二世纪——十三世纪初)最为著名且最多产,该画师在国内虽名不见经传,但却名震东瀛,可以看出,这些民间画师虽技艺精湛,却为正宗画家与理论家视为不入流而遭鄙夷,故均未能载入画史,以至于我们的研究带来不便,甚至出现考证上的失误,如美国的一些研究东方绘画的学者曾就金大受与金处士是否为一人而出现判断上的错误,后终由日本研究学者发现此错主要是由于对落款断句的错误而造成。应为明州“车桥西,金大受”与明州“车桥西,金处士”,二十世纪初,就有一印有朱款“金处士”的《十殿阎王图》自日本被卖至美国,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购得其中四幅,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购得五幅,另外的一幅去向不明,后被发现仍为日本的私人收藏。而现流失于美国的《十殿阎王图》唯有陆信忠的画上题有各王的榜书,但混有两个系列不同的“十殿阎王”名称,而金处士的《十殿阎王图》则无榜书。除上述南宋时期这些画师的作品之外,另有元代陆仲渊所画的至少有三幅《十王图》,元代佚名之作有三幅设色绢本现藏于日本奈良国家博物馆,还有另一元代佚名所作的九幅《十王图》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其中一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绢本卷轴画以外,在民间还有大量的木刻版画与纸本的《十王经》插图,多采取图与文字说明的形式,各殿多有题名榜书,使观者易于接受,这类附有文字的《十王经》插图,表现手法有些类同,线条简洁,多显粗率,似完全是为了图解文字所绘,但其中亦不乏一些佳作,画中十殿阎王的形象与绢画中有些相似,多头戴金冠,方冠,冕旒等,绢画中的阎王设色面庞白净丰瞍,须眉刻划精细而在木版画与纸本中则有些各呈面貌,随意性较大。但均表现了阎王俨然一帝王丞相之相,其画中殿堂景象一派森然,等级分明,完全是世间府衙作派,这些木版画与纸本的《十王画》插图,多为连幅通卷形式。但又为各自独立的画面,每幅皆有榜书与诗跋。为便于叙述与阅读,各画中诗画并茂,较为形象,各殿执刑惨状则明眼可见。其中纸本与木版画单纯的线条造型相比,纸本中的人物造型表现技法是在白描基础上略加渍染,形象显得较丰满。佛教绘画中有许多为水陆画,是作为寺庙里举行水陆道场时悬挂的一种宗教画,而这种水陆道场又称“水陆法会”。全名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水陆道场源于印度,佛教称:由阿难设水陆道场,施食救度一切饿鬼,在我国的南朝梁武帝时就已有,而于宋代兴盛的这种佛教仪轨形式的绘画,其中即有许多有关阴曹地府的内容,如十殿阎王,六曹四司判官,五道将军与诸阴帅,鬼卒等形象。据说这一仪轨的创立,则是梁武帝梦中得神僧启示,醒后得宝志禅师指点而成。与这些卷轴画及木版画一样,有关十殿阎王的形象我国大足石刻造象中就有地狱变的大型群雕,反映地狱十殿阎王的艺术形象,据史称,这些位于大佛湾的龛窟石刻是由南宋僧人赵智风于淳熙六年至淳佑九年公元1179-1244)的七十年间主持营建了这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