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画中的画眼.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画中的画眼 与现代中国人相比,只有少数人经常去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和画廊欣赏绘画。在古代,观察绘画也是一种优雅的音乐。对于古代文人而言,“书、画、琴、棋”这“四艺”向来是掌握在他们手中的文化利器。观画以及掌握正确的观画方法,成为文人精英建构自身形象的重要方式。明代的男性精英文人们甚至还有过“看书画如对美人”的香艳比喻,其中的视觉愉悦、文化诉求以及权力意识表露得淋漓尽致。不过,古代难道就不会有一些场合允许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等普通民众观画吗?如果他们看画,他们会去观赏怎样的绘画?他们在观看这些绘画的过程中所想到的是不是还是精英文人们所标榜的那些理念?如果不是,对他们而言,画意味着什么?一幅被称作《观画图》的小团扇或许可以为我们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一些灵感。 高宽均为24.3厘米的一柄团扇,是拿在手中纳凉的绝好工具,同时也是一幅可以随时随地观赏的画面。(图1)有趣的是,团扇的中心,也即我们称之为“画眼”的部分也是一幅画,五个人围拢在这幅画前后,仿佛在一起赏观。这幅团扇画被今天的人们称之为《观画图》。团扇上没有画家的题款,只在画面下部一右一左钤盖了两方收藏印章,分别是晚清官僚收藏家吴大澂和当代美籍华人收藏家邓仕勋,后者也是这幅画目前的收藏者。团扇是绢本,一直被认为是一幅宋代绘画,但是从画面的描绘技巧上来看,可能要比宋代晚。由于一直是私人递藏,这幅画并不经常出版,也并未引起美术史家的重视,但谁曾想这幅小小的团扇却包含着引人入胜的美术史问题。 这幅画的内容与主题都不甚清楚,画中五人究竟是谁?他们聚拢在一起看的是什么画?他们为什么要看这幅画?画面正中间有一道痕迹,这原是团扇扇骨的位置,它把团扇平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右边两人,左边三人。我们可以看到,这道痕迹恰好位于执扇的红衣人与执画的老人之间的狭小空间,穿过老人抓住画轴的手指、画中动物的尾巴、画中之画的轴头,最后还穿过老人的右脚趾,形成一个完美的平分线。匠心可见一斑。画家对于画中人的身姿安排也下了一番功夫,五个人中间的红衣人位于画面空间的最后边,是正面。除他之外,画面左右两边的四个人是以大略对称的姿态出现,一个右侧面,一个左侧面。一个头往右转,一个则往左转。形成交错的节奏感,强调了画面中心众人正在观看的那幅画的中心地位。画中这幅画是一幅立轴,尚未完全展开,我们只能看到画的上半部分。一位身穿圆领红袍、头戴幞头、流着三绺墨髯的男性,画中露出他的上半身,他旁边是一头猛兽的下半部,猛兽的尾巴竖起。旁边隐约还有一棵大树。加上画中立轴的这位男主角,画中可谓是有六个人,但没有一人有清楚的来历。可以肯定的是,画中人全都不是儒雅、闲适的风流文人。他们所观看的画,并非儒雅文士所欣赏把玩的隐居山水,而是一幅说不清道不明,类似于神鬼像的东西。 医生 作为“画眼”,团扇中那件展开半幅的画便成为关键。画中的红袍官人与身后那只猛兽的关系并没有完全在画中展示出来。红袍人应该是站立在猛兽身前,也有可能是骑在猛兽背上。总之,猛兽不是他的座骑便是他的宠物。他的坐骑有长长的尾巴,上面还有深色的斑纹,显见得不是猫或者豹,而是一只虎。仙人骑虎的很多,最有名的是张天师和赵公明元帅。前者是捉鬼辟邪的道教神祇,后者一开始也是辟邪之神,但不知怎的逐渐变成财神爷。张天师和赵公明都是道教的神仙,在绘画图像中,他们都要头戴道冠,手中持有驱邪的武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如此形容赵公明:“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如黑炭,胡须四张。跨黑虎。”而张天师的形象,在民间年画中还常常可以见到,一贯是身披道袍,手拿宝剑,骑一头黄虎。稍加对比就可以看出,《观画图》中画眼部分的红袍驭虎者乃是一介文官的打扮,双手拢在胸前,腰间还有玉带,绝非张天师或赵公明。那么,他会是谁? 解开这个迷题的线索应该就藏在团扇中的某个地方。 在《观画图》中,至少有一个人物的身份是很好辨认的,他就是画面右前方的那位头戴方形高帽的老人。他的帽子上有一个圆形的装饰牌,上面画着一只眼睛。细看下去,在他的脖子上也挂着一圈装饰牌,每面圆牌上面都画着一只眼睛。圆牌眼睛图案,是医生的标志,证明这位头戴纱帽的老者是一位救死扶伤的郎中。大概从南宋开始,医生就普遍使用眼睛图案作为标志。图画中最早的例子见于南宋李嵩所画的数件《货郎图》,画中货郎脖子上就套着一圈眼睛。更为特别的例子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幅斗方,画中描绘了一位头戴夸张高帽的人,帽子上和身上有许许多多的眼睛图案,斜挎的包袱上还装饰着一个硕大的眼睛。戏剧史家周贻白很早就指出所描绘的可能是杂剧《眼药酸》的场景,表现眼科郎中向人推销眼药的景象,这幅画也因此被命名为《眼药酸图》。以眼睛来作为医生的标志,有可能意味着最初的医生招牌是由眼科医生挂出来的,但更可能的是,眼睛与医生治病的方式有关。“望闻问切”是医生的四种经典诊病方式,其中“望”位于首位,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所用到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