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姚卿与明中叶文人画传统
姚寿是明代早期的一位著名作家和画家。他中年由科举入仕,在短暂的为官生涯中施惠于民,终因忤权贵而被贬,索性辞官归里,优游泉石,仿“米家书画船”故事,泛“沧江虹月”之舟,往来吴越之间,被人视为“有晋人风致”。在艺术上,他与杜琼、沈贞、沈恒、刘珏等江南苏州、太湖沿岸及周边地区的一批知识分子,在当时院体、浙派风靡全国的大环境下坚持继承元代的文人画传统,在元代绘画与明中叶出现的吴门画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姚绶历来被公认为是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但对于他的书画艺术,学术界却一直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试就此作初步的探讨,以使大家对姚绶的书画艺术有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认识。
一 清中期姚氏的政治人生
姚绶,字公绶,号榖庵、丹丘子、云东逸史、水竹村主者、懒仙、仙痴等生于明永乐二十年壬寅(1422年),卒于明弘治八年乙卯(1495年)四月十日,享寿74岁
姚绶之父名黼(?—1446年),字廷章,号松云。《光绪嘉兴县志》言其“博涉书史,尤善五七言诗。工草书,写山水宗岳雪樵。筑室大云里,中列古彝鼎、金石、遗文、法书、名画,优游自乐,人皆以可闲先生称之。”姚绶长子旬,字用宣,夫人弘氏(1423—1475年)出,诗学杜甫,书法宗沈度,宪宗时以善书荐直仁寿殿,授鸿胪寺序班;次子旦,侧室潘氏出。孙姚芹,一作惟芹,字惟诚,旬子,正德间贡入太学,好法帖名画,时时摹写,得意处直逼山人。
正统十一年丙寅(1446年),姚绶25岁,始习举子业;景泰四年癸酉(1453年),绶32岁,中乡试诗经魁首;天顺七年癸未(1463年),绶42岁,中会试第74名;八年三月殿试,名列二甲第17名,时年43岁。从此,姚绶便开始了他为期5年的短暂的仕宦生涯
其《榖庵集选》卷七记载,“观政工部营缮四阅月,吏部选入都察院,堂考送广西道理刑。越半载,考送吏部,拜广东道监察御史,寻奉玺巡淮南北盐法。荒政民瘼,沿江地力借粮预备几两载。还朝,掌道事。又明年,丁亥(成化三年,1467年),以忤当道,风人陈越中伤,出知江西之永宁。戊子(成化四年,1468年)四月,始视县事,八月,入觐,以病在告。己丑(成化五年,1469年)闰二月还家,时年四十又八。”
作为御史,姚绶“政能多出人右,台有大议,必命之参画”在奉敕巡盐两淮期间,他“钩剔积弊几尽,势人惴惴,弗敢渔利。布令张体,务以激扬为事。淮饥,曰:吾御史宜无所不可行,画策赈济,流民多复。三山林公方以都御史巡抚境上,得其状而奇之,具以闻先帝,特降玺书,俾终厥事,益以才称”
由此可见,为官期间的姚绶是一位颇具政能政绩、极富政声的官员,他因触犯权贵而无端被贬,索性称病,辞官归里,以诗文书画终老其生赋闲后的姚绶,将家事交付长子姚旬,自己则侍奉老母,寄情书画,与友人诗酒唱和,修身养性。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姚绶所交游者主要是嘉兴、吴门地区的文人、官吏、僧人等,其中交往比较频繁、声名显赫者有周鼎、杨循吉、吕、卞荣、张弼、沈周、李东阳等。可以看出,姚绶所交虽不甚广,但多为一时闻人,他们的交往必定会对双方的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并对当时吴门、嘉兴地区文学艺术的繁荣起到推动作用
对于自己的一生,姚绶在《自赞》中总结云:“有松有竹,维乔维清。有泉有石,维冽维贞。滥柱史列,得吏隐名。青山峨峨,白云英英。违道干誉,饰貌矫情。予曷敢以是而自宁。敬事君亲,诚交友兄。或庶几乎,予之平生。”从中可见,姚绶对自己优游于“松竹泉石、青山白云”间的生活颇为自得,这十分符合当时吴门地区文人的普遍心态。在当时的江南,特别是吴门和太湖流域地区,有一大批知识分子,他们具有极高的学养,或曾有一定的功名,或为官后复归隐,或以布衣终其生,由于在现实中不甚得意,使得他们在生活态度上都有着一定的洁身自好、逃避现实、与世无争的倾向。姚绶的生平经历在他们当中就极具典型性。这种生活态度在他们藉以自遣的书画艺术中必然地有所体现。
二 姚制定艺术,从历史文献记载,可期在50岁之后
大约由于从学较晚,入仕较迟,从政的几年中又忙于政务,无暇纵情书画,因此目前可见到的著录及传世的姚绶作品几乎都集中于他辞官归里之后,特别是50岁以后。
姚绶的书画艺术,历代画史及文献多有记述,如《嘉兴县志》:“书法钟王,劲婉咸妙……画初善水墨,后臻唐品。”《四友斋画论》:“工诗喜画,善临摹,其临赵松雪、王叔明二家画,墨气皴染皆妙。”《画史汇要》:“画法吴仲圭。”《无声诗史》:“书法眉山(苏轼),工诗喜画,善临摹。其于吴仲圭、赵松雪、王叔明数家墨气皴染,俱妙得神髓。”以上说法,或不甚符合实际,或不够准确全面,兹借助作品进一步讨论。
1. 姚还原理念
任何一位艺术大师的出现都离不开对其前辈艺术家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姚绶也不例外。从现有资料看,没有关于姚绶直接师从某人习画的记载,他的书画创作可能主要来源于师法其收藏及过眼的历代名家作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