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春秋繁露五行对》五行思想初探.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秋繁露五行对》五行思想初探 董仲舒关于五行的讨论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春、夏、秋、冬的复杂性上。许多关于五行的文章都提到了五行思想。其中,《五行乘》、《五行乘》、《五行乘》、《五行顺》、《五行治国》、《五行治国》、《五行解救》、《五行五事》等九篇专论五行思想。 (苏舆注:《春秋繁露》有阴阳五篇、五行八篇、天地阴阳一篇) 可以看出, 五行思想在董仲舒的学术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就董仲舒的五行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相应的系统论 《春秋繁露·五行对》记载了董仲舒答河间献王问话的内容:“天有五行, 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水为冬, 金为秋, 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 夏主长, 季夏主养, 秋主收, 冬主藏。藏, 冬之所成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董仲舒首先继承了前人已有的五行相生、五行配四时的思想。最早的五行说, 见于《尚书·洪范》。周武王打败殷时, 俘虏了殷臣箕子, 箕子作《洪范》。箕子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所谓“洪范九畴”, 洪, 大也。范, 规范、法则。畴, 类。即大法九类。即“初一曰五行, 二曰敬用五事, 次三曰农用八政, 次四曰协用五纪, 次五曰建用皇极, 次六曰用三德, 次七曰明用稽疑, 次八曰念用庶徽, 次九曰向用五福, 威用六极。”这“洪范九畴”, 首列“五行”, 并指出了五行的顺序和各自的特性以及味道。“五行:一曰水, 二月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水曰润下, 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 土爰稼蔷。润下作咸, 炎上作苦, 曲直作酸, 从革做辛, 稼蔷做甘。”在这里已初步形成了五行、五味、五事、五福的五行范式。 到战国时代, 五行成为一种宇宙框架。在《洪笵》水、火、木、金、土的基础上, 形成了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相生之序。五行与天地间一切事物相联系、相搭配, 一一对应, 形成庞大的系统。在《管子》《黄帝内经》《吕氏春秋》以及汉代的《淮南子》等书中, 都有这类思想。其中, 五行与五方、四时的搭配是这个庞大系统的基础和关键。五行, 木与东相应, 火在南, 金在西, 水在北, 土居中央, 这是五行与五方的对应, 强调以中央对土。在五行对四时时, 春对木, 夏对火, 秋对金, 冬对水, 可是用什么对土呢?这成了五行与四时相配时的一个难题。先民们也一直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 《管子》用“四时”, 《黄帝内经》用“长夏”, 《吕氏春秋》用“季夏”。“长夏”和“季夏”都是在夏后面加上一节, 或说把夏的后半节切下来作“季夏”, 来对应“土”, 补齐四季与五行的对应。还有颜色、声音等各种事物都跟五行一一对应上。从西周到春秋再到战国的史料中, 我们已经能看到五方、五色、五材、五官、五味、五声、五气、五虫、五臭、五数、五帝、五神等五行范式。 以上材料表明, 五行观念作为一种思维习惯和框架,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人们的各种活动。 二、 “五官相生之序”的提出和“相应之法”的相应 董仲舒在继承了先民们的五行思想的基础上, 有所推进和发展, 在五行的顺序排列、生胜关系, 五行与四时的搭配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 提出了“五行相生之序”说。先民自创造五行说以来, 便不断对五行的关系进行思考。《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曰:“故天有三辰, 地有五行”。《左传·文公七年》曰:“火水木金土谷”。《国语·周语》谓:“天六地五, 数之常也”。韦昭注:“天有六气, 谓阴阳风雨晦明也;地有五行, 金木水火土也”。《尚书·洪范》曰:“五行, 一曰水, 二曰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这三者的五行排列顺序是不相同的, 《洪笵》的五行顺序与《左传》的顺序相比只有水火二字的顺序颠倒, 所以有学者认为《洪笵》的五行顺序可能源于《左传》。 到战国时期, 由于五行说与四时教令的阴阳学说的结合, 以阴阳理论为精神实质, 以五行理论为思维框架的阴阳五行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管子》的《幼官》《四时》《五行》《轻重己》等篇中的大量的材料可以看出, 木、火、土、金、水五行分配与东、南、西、北、中五方, 五行之间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又生木的相生序列。五行相生, 循环不止, 构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圆圈, 正好符合春夏秋冬相生相继、循环不已的天道运行规律。邹衍是阴阳五行学说的集大成者, 但是由于他的著作未能流传下来, 我们看不到他的五行相生的内容是什么, 只能看到他的五行相胜的顺序是:木克土, 金克木, 火克金, 水克火, 土克水, 即土←木←金←火←水←土, 这样一个循环相胜、相互制约的体系。《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把五行配入四时之后所形成的次序为:“木、火、土、金、水”。这种次序既不同于《洪范》的五行之序, 又不同于邹衍的五行相胜之序。 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董仲舒从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