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含水量对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docxVIP

温度和含水量对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度和含水量对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世界气候的恶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环境问题。随着二氧化碳(p2)、氧化亚氮(n3o)和甲烷(ch4)引起的温室气体摄入的增加,温室效率等。这是全球冷却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这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研究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土壤圈层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源和汇,据估计,大气中每年净释放量有80%~90%的N2O和30%的CH4来源于土壤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等过程。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的主要储存库,森林土壤的碳储量约占全球土壤有机碳的73%,因此,它是影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森林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变化主要决定于其所属气候带温度和湿度差异,通过二者交互作用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呼吸等物理化学过程,从而改变温室气体释放。通常认为,水分充足时,温度是主要限制因子,而水分不足时,湿度和温度共同影响森林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受雨热同期影响,温带地区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剧烈,这会影响该气候带内的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影响区域碳循环过程。因此,研究该气候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研究主要利用野外原位观测森林土壤不同时期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例如,杜睿等在暖温带森林生长期选择不同类型的森林土壤进行了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野外原位观测,孙向阳等对温带未成林造林地、已郁闭幼林地和成林地土壤CO2的排放规律进行了原位研究。但受野外试验条件局限,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不同梯度交互作用对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尚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控制的方式,分析不同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我国温带3种典型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我国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 1 学习方法 1.1 乔木及林土类型 研究地设在北京市西北郊太行山北部试验林场(N 39°54′,E 116°28′),属华北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年均气温12.2℃,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9.7℃和–19.6℃,年降雨量约700 mm,多集中在7—8月。研究地以乔木为主,建群种为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油松Pinustabulaeformis;灌木以荆条Vitexnegundo var.Heterophylla、绣线菊Spiraeasalicifolia L、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v、鹅耳栎Carpinusturczaninowii Hance为主,草本植物以白草Pennisetumcentrasiati cum Tzvel和大油芒Spodiopogonsibiricus Trin.)为主。选取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3种森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其依次对应的乔木类型分别为侧柏纯林(P)、侧柏和栓皮栎混交林(M)以及栓皮栎纯林(Q)。通过基本调查,选择研究区内林龄、郁闭度等立地条件差异不大的地区为取样地(表1)。 1.2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定 每类森林土壤样地随机选取3个小区,每个小区为5 m×5 m。在每个小区植被密度均匀的空地上随机取3个原状土柱,共27个土柱。本研究采用内径25 cm、高20 cm的PVC圆筒采集野外原状土柱,其底端尖锐,插入土壤至地表面与PVC管上端齐平,以保留枯枝落叶层,用铁锹取出土柱,聚乙烯膜封口,留待运回实验室。同时,取土样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最大田间持水量、土壤总孔隙度,测定方法参照《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和农田土壤含水量监测方法研究。3种林地的土壤类型一致,土壤初始理化性状相似,土壤含水量16.77%,最大田间持水量40%,土壤容重0.94 g/cm。 1.3 测定条件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澳大利亚产的新型人工气候箱(TPG–1260–TH–CO2),可以自动调控空气温度、湿度、光照以及空气CO2浓度。 原状土运回实验室后,立即称量,记录总质量,根据最大田间持水量,设置土壤含水量从干旱到湿润3个梯度,分别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20%、40%和60%;以往研究显示,温度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可能存在临界值,约为10℃,因此,本研究设置了3个空气温度梯度,分别为5、10、15℃;为保持土壤湿度恒定,培养箱内空气湿度恒定于40%;箱内光照恒定为昼夜各12h。按照3种森林土壤类型,每个处理3个重复设置原状土柱。箱内培养时长20 d。每日8:00和17:00称土柱总质量,低于土壤含水量处理水平时,立即补充土壤水分;监测k箱内环境数据,包括空气温度和湿度,因为土壤表层温度与空气温度基本相似,本研究假设空气温度为土壤温度环境。 采用外径25 cm、高18 cm、厚度5 mm的有机玻璃罩,每日9: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