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茎腭增长与死亡模型
水稻茎的动态定量对发展水稻生长模型和智能栽培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有关水稻茎蘖动态的模拟研究虽然较多,但所建模型多数为以不同函数形式表示的茎蘖数随时间(或热时间、叶龄)变化的单因素统计模型,以及茎蘖数与气候、栽培因子关系的多因素统计模型,这些模型经验性强,但难以应用于广泛的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而现有的少数几个机理性模型又存在一定的缺陷,有的模型理论性强,但适用性弱;有的模型中引入过多变量和参数,且各变量和参数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从而限制了模型的应用。本研究依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田间试验,在充分解析茎蘖消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对水稻茎蘖增长与消亡动态的模型加以改进,以提高模型的解释性与适用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设计
1.1.1 不同施肥方案
2001年在江苏省农科院试验农场进行。前茬为小麦,土壤为黄黏土,有机质含量1.67%,全氮0.088%,碱解氮64.91 mg·kg-1,速效磷43.85 mg·kg-1,速效钾80.22 mg·kg-1。供试品种为早熟晚粳9325。试验设4个施氮处理,分别为0,135,270和405 kg·hm-2。基肥与追肥比为55∶45;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比例为5∶20∶20。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12 m2。5月8日催芽播种,6月12日移栽。秧苗叶龄为6叶,每穴栽2株,行穴距为25 cm×13 cm。小区埂以塑料薄膜包覆,独立排灌,其他栽培措施同常规高产要求。移栽后每隔3~5 d定点观测记载主茎叶龄、生育期及群体茎蘖数;每隔6 d取样1次,测定叶片、茎鞘及穗的干物重与含氮量(凯氏定氮法)。
1.1.2 试验设计与施量
2001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校内试验站进行。采用高22 cm、长50 cm、宽35 cm的塑料箱栽插秧苗。土壤为黄黏土,有机质含量1.4%,全氮0.102%,碱解氮90.03 kg·hm-2,速效磷81.36 kg·hm-2,速效钾140.92 kg·hm-2。供试品种为早熟中粳Koshihikari和早熟晚粳9325。试验设5个施氮处理,基肥氮分别为0,6.5,13.0,19.5和26.0 g·m-2,穗肥氮均为13 g·m-2。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3.5和21.0 g·m-2,作基肥一次施入。每穴2株,行穴距25 cm×13 cm。6月3日播种,6月27日移栽。移栽后详细调查各级分蘖数。
1.1.3 育种时间、经济效益
2001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校内试验站进行。供试材料选用3个不同类型的品种,即早熟中粳Koshihikari、晚熟中粳6427和早熟晚粳RR109,于4月29日与6月3日分期播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播期,裂区为品种,重复3次,小区面积10 m2。旱育秧,幼苗叶龄约为6.0时移栽,每穴2株,行穴距为23 cm×13 cm。小区埂以塑料薄膜包覆,独立排灌。氮肥施用量270 kg·hm-2,基肥与追肥比为55∶45,促花肥与保花肥的比例为30∶20。其他管理同常规高产田。测定项目与方法同试验Ⅰ。
1.1.4 试验设计和试验材料
为南京农业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合作项目。2001年分别在日本京都(35°03′N)和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32°03′N)进行。供试品种包括Takanari(籼稻)、IR72(籼稻)、Ch86(籼稻)、Nipponbare(粳稻)和Takenari(粳稻)。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15 m2。N、P2O5、K2O施用量均为120 kg·hm-2,移栽后每隔20 d等量施用1次,直至抽穗。日本京都于5月2日播种,5月25日移栽。南京于5月12日播种,6月13日移栽。每穴1株,行穴距30 cm×15 cm。观测记载主要生育期,分别在移栽期、移栽后20 d、穗分化期、抽穗前2周、齐穗、齐穗后2周、成熟期定点调查群体茎蘖数,并取样测定叶面积、各器官干物重及含氮量。
1.2 模型预测精度
对群体茎蘖数与叶面积指数、植株含氮量等因子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采用试错法对参数进行校正,以观测值与模拟值之间偏差最小时的参数值作为参数的终值。以观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根均方差(RMSE)表示模型的预测精度,RMSE值越小,模型的预测精度越高。
本模型为综合性水稻生长模拟模型的一个子模型。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编程的Visual C++6.0设计主要控制部分,用Visual Basic 6.0设计人机界面,Foxpro库结构设计数据库。模型由符合COM标准的、以自动化形式封装的软构件组装而成,各大构件既能单独使用,又能方便地与其他构件进行衔接,便于模型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及模型的应用与推广。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杆生长动态模拟
2.1.1 茎哌数随叶龄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物安全法的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全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3》Unit-4教案.pdf VIP
- 单句语法填空专项训练100题(基础知识)(解析版).docx VIP
- 法理学第五章 法律关系.ppt VIP
- 专题02 数轴中的动点问题的七种考法(原卷版)【2025数学常考压轴题上册七年级北师版】.docx VIP
- BP85956D_CN_DS_Rev.0.91 规格书晶丰明源家电电源.pdf VIP
- 思想道德与法治(23版):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pptx
- 中药鉴定学课件-总论.ppt VIP
- 工地施工罚款单表格.docx VIP
- 聚丙烯酰胺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