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持续腰大池在神经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目前, 该方法常用于难治性脑脊液漏、蛛网膜下隙出血、顽固性颅内高压及严重颅内感染等疾病的治疗。该方法在脊柱手术后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脊柱手术后某些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
1 临床数据
1.1 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护理
2009年1月—2012年12月, 我科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及椎管内感染病人共10例, 男6例, 女4例, 年龄25~72岁, 平均56.2岁。其中, 颈椎前路术后脑脊液漏4例, 颈椎后路术后脑脊液漏1例, 颈椎管硬膜内肿瘤术后感染5例。颈椎前路手术发生脑脊液漏的病人皆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骨化, 手术时行骨化后纵韧带切除时发生硬膜破损, 术中采用明胶海绵填塞, 耳脑胶封堵, 但术后伤口引流仍可见清亮脑脊液, 解除引流后颈前部伤口肿胀明显, 有波动感。颈椎后路脑脊液漏病人为黄韧带肥厚骨化合并硬膜骨化, 行骨化黄韧带切除时发生硬膜损伤, 术后伤口引流管持续引流清亮脑脊液, 拔除引流管后病人发热, 伴有颈痛加重, 术后颈椎MRI检查显示假性脊膜囊肿形成。颈椎椎管硬膜内肿瘤病人, 术后3~5d出现高热、头痛、颈项强直, 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数107/L, 其中多核白细胞0.75, 糖40 mg/L, 蛋白450 mg/L。脑脊液培养阳性3例, 1例为阴沟杆菌, 2例为绿脓杆菌;另外2例因之前使用抗生素, 培养未发育, 但根据临床症状和脑脊液生化结果考虑感染。
1.2 大骨血肉之血穿刺组
取麻醉用硬膜外穿刺包1个, 内含18号硬膜外穿刺针1根, 硬膜外导管1根, 硬膜外连接器1个。另外准备脑室闭合引流系统1套。病人取侧卧位, 低头、弯腰、屈髋、屈膝并抱膝, 常规消毒铺巾, 选择L3-4椎间隙为穿刺点。用5g/L利多卡因在穿刺点逐层浸润麻醉。取18号穿刺针沿棘突间隙垂直进入, 至出现明显突破感且有脑脊液流出则穿刺成功。取出穿刺针内芯, 置入硬膜外导管 (直径1 mm) , 导管的置入方向朝头端, 进入长度约10~12cm。确认导管通畅后, 拔出穿刺针。用敷贴、胶布包扎穿刺处并沿脊柱方向固定引流导管, 导管通过连接器同脑室密闭引流系统相连接。通过调节脑室引流系统滴水瓶在床旁的高度, 调节引流速度每分钟2~4滴, 约10 mL/h, 每日引流量控制在150~200mL左右。
对于颈椎前路和后路手术脑脊液漏病人, 预防应用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头孢三嗪, 引流5~7d, 伤口愈合良好, 拔管前夹闭24h无明显反应后拔除腰大池引流管。对于硬膜内感染病例, 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待脑脊液转清, 蛋白含量、细胞计数下降, 脑脊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夹闭引流管24h无发热等不良反应, 可拔除引流管。引流时间为10~14d。拔管后敏感抗生素应用1周左右。
1.3 病例感染控制
本文5例脑脊液漏病人漏口愈合;5例颈椎椎管硬膜内肿瘤术后感染病例感染得到控制。上述10例病人脊柱术后并发症均治愈, 随访3个月, 无后遗症发生。
2 保持东南角的合理引流,消除嘴唇漏口误入,造成路径压降,两
自VOURCH等首次提出腰大池穿刺持续脑脊液引流治疗脑脊液漏以来, 该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通过腰大池穿刺持续蛛网膜下隙引流, 可以将异常的脑脊液引流至体外并稳定维持颅内压力在相对较低状态而达到治疗目的。同多次反复腰椎穿刺相比,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 带管时间长, 病人痛苦小以及可动态观察脑脊液的特点。
脊柱手术出现硬膜损伤, 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情况并不少见。大多数病例可通过术中严密硬膜修补, 纤维蛋白胶及耳脑胶封堵, 严密缝合伤口各层组织, 术后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等方法得到妥善处理。少数病例因缺损较大, 处理较为困难。由于正常椎管内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 这种正压使脑脊液通过硬膜缺损处进入组织间隙及伤口内, 严重时压迫重要器官及形成假性脊膜囊肿, 影响伤口愈合。如果伤口愈合差并有脑脊液皮肤漏, 将有引起逆行性感染导致椎管内及颅内感染的危险。本组5例颈椎前路及后路手术后脑脊液漏的病人, 虽然术中已经采取相应方法, 但是术后仍出现伤口肿胀及愈合差表现。通过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 有效降低椎管内压力, 减轻脑脊液漏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而最终获得良好愈合。
椎管硬膜内手术后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 感染扩散可致颅内感染, 严重者危及生命。因为脑脊液中的免疫活性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极微, 且脑脊液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如果继发感染, 病情进展快, 感染不易局限。另外, 由于血-脑脊液屏障的存在, 使大多数抗生素难以到达感染部位或在椎管内达到足够的抗菌浓度, 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