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绪论
一、外科学的发展及成就
医学的发展同社会、文化、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古代医学起源于古代文明中心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前700~前600年,希腊人吸取埃及和亚洲的文化,成为后来罗马及欧洲医学的发展基础。
外科学(surgery)这一英文名由希腊文cheir(手)和ergon(工作)组合而成,其原来的含义为手工、手艺。因为远在原始公社时代,“外科医师”仅能做些诸如体表止血、拔除人体内的箭头等简单的医疗操作,所以被看作是一种手艺或技巧。
前3000~前1500年,“外科医师”便能做断肢、眼球摘除手术。外科学最初的奠基人,古希腊的伟大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460—前377)将伤口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两种,他在手术前严格要求清洁,手术中用煮沸的雨水清洗伤口,使伤口容易愈合。塞尔萨斯(A.C.Celsus,1世纪)首先用丝线结扎血管,对炎症的红、肿、热、痛四大症状的描述仍沿用至今。盖伦(C.Galan,130—210)区别了动脉和静脉,创用扭绞法制止血管的出血。阿维森纳(Avicenna,980—1037)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写出举世闻名的《医典》,其中记载了骨折时石膏绷带固定法、肿瘤的治疗原则等许多问题。
在宗教信条和经院哲学统治下的中世纪,严禁尸体解剖,不准做流血的手术,使外科学的发展处于低谷时期。直到欧洲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后,旧制度的桎梏被冲破,外科学迎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从19世纪40年代起,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伤口感染、止血、输血等问题,现代外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
手术疼痛曾是妨碍外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846年Morton首先使用乙醚全身麻醉;1892年Schleich用可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但因其毒性高,不久即由普鲁卡因所代替。此后,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伤口感染也曾是外科医生面临的重大困扰之一。1846年Semmelweis首创在检查产妇前用漂白粉洗手,使产妇死亡率由10%下降为1%,这是抗菌术(antisepsis)的开端。Lister是公认的外科抗菌的创始人,1867年他创用石炭酸溶液冲洗器械,使截肢术的死亡率由46%下降至15%。1877年Beergmann采用蒸汽灭菌法,并对布单、敷料、手术器械的灭菌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现代外科创建了无菌技术,使抗菌法(antisepsis)演进到灭菌法(asepsis)。1889年Furbringer倡导手臂消毒法。1890年Halsted倡议戴灭菌橡皮手套进行手术,使无菌技术进一步完善。1929年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1935年Domagk提倡应用百浪多息(磺胺类),使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手术出血也曾是妨碍外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872年Wells介绍了止血钳。1873年Esmarch在截肢时首先使用了止血带。1901年Land-Steiner发现了血型,开创了输血方法。1915年Lewisohn用枸橼酸钠加入血液中防止凝血,以后又建立了血库,为手术的广泛开展打下了基础。
自先后发现青霉素和百浪多息后,新的各种抗生素不断地合成,外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低温麻醉、体外循环的研究成功,为心脏直视手术开辟了道路;60~70年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创伤、整复和器官移植外科的前进;70~80年代后,现代外科微创理念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最近,第三代机器人手术系统(robotic surgical system)问世,其特点是精确性高、灵活性好,已在少数大型医院应用。为了提高外科危重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近年来有关损伤控制外科、快速康复外科及日间手术等观念不断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1世纪是生物和信息的时代,随着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基因工程和组织细胞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毫无疑问,外科学将会取得更大更快的进展。
二、我国外科学发展概况
我国医学史上外科起源很早。前14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疥”“疮”等字的记载。周代(前1066—前249年)外科医师被称为“疡医”,主治脓疡、溃疡、金创和折疡。汉代杰出的外科学家华佗(141—203)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施行死骨剔除术和剖腹术等。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后世外科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治疗肠痈、寒疝、浸淫疮、狐惑病等的方药,至今仍被临床应用。南北朝时期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主要内容有痈疽的鉴别诊断,治疗金疮、痈疽、疮疖、皮肤病的经验总结。隋代巢元方等集体编写的《诸病源候论》(610年)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理学专著,其中对癥瘕积聚、瘿瘤、丹毒、疔疮、痔瘘、兽蛇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