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鄂南“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以通山山鼓为例.pdfVIP

乡村振兴背景下鄂南“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以通山山鼓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年4月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Apr.,2022 第21卷第2期 JournalofXiangyangPolytechnic Vol.21No.2 乡村振兴背景下鄂南“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 ——以通山山鼓为例 潘晓雯,方迪星,何 娜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0) 摘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发展乡村特 色文化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山山鼓作为乡村文化的一部 分,在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在通过分析通山山鼓文化对当地的影响 和其史学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与“活态”传承山鼓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鄂南非遗;活态传承;通山山鼓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84-(2022)02-0116-04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渐弱化,其赖以生存的农耕文化环境也在逐渐消 计划,其中提到要保护好中国优秀的传统乡村文 失,慢慢很少有人对这种传统的古老文化艺术感 化,提出文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先行之策,是实现 兴趣,继而出现了传统文化没有人传承,甚至濒临 乡村各项发展的保障。在乡村建设中,文化作为 灭绝的处境,如何保护和传承通山山鼓“非遗”文 软实力,地位尤为重要,如果只追求经济发展而没 化,笔者做了如下探讨。 有乡村文化作为根基,不仅乡土文化会逐渐消亡, 一、通山山鼓的基本概况 [1] 而且乡村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势呈低山丘陵 通山县山清水秀,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据《通 壮,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悠久,在其特定的地 山县志》记载“山壁晴光,桥沟月夜,渔歌樵唱,田 理环境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形成了许多优秀和 鼓寺钟”、“一鼓催三工”等说法。山鼓分布在通山 独特的古老艺术文化,通山山鼓就是其中之一。 县各乡镇,有的乡镇称之为“载田鼓”或“薅草鼓”。 不管是音乐,还是民俗民风等乡土文化方面,山鼓 山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进入了成熟发 文化对通山县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通山山鼓 展阶段,明清至民国时期进入了普及、鼎盛阶段。 文化相传最早可追溯到距今近3千年的春秋战国 通山山鼓有两种型号,较大的一种鼓面直径 时期,经历了千年的历史,依然没有中断消失。就 16厘米,鼓腰直径20厘米,鼓体高31厘米;较小的 是这样的一个优秀的传统文化,由于社会快速发 鼓面直径10厘米,鼓腰直径15厘米,鼓体高33厘 展、乡村城镇化建设等原因,山鼓文化的影响在逐 米。两种型号的山鼓鼓面都是由牛皮制作而成, 收稿日期:2022-01-12 基金项目: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鄂南‘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S202010927071) 作者简介:潘晓雯(2001-),女,广西来宾人。本科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通讯作者:方迪星(1975-),女,湖北通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 民族声乐表演、教学。 116 潘晓雯,方迪星,何 娜:乡村振兴背景下鄂南“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 鼓身是用杉木板制作,鼓腰两侧有两个铁圆环,用 继离世,传承山鼓的人越来越少。虽然目前通山 [2] 来绑绳以便鼓匠挂在身上击鼓。 县每个村都有鼓匠,但真正能好好学山鼓,而且打 在不同的劳作地点山鼓的名称也不同。在水 得很好的人少之又少,一些年轻的传承人不得不 田里插秧时是“栽田鼓”,在山地里劳作时是“挖山 为了维持生计而中断学习山鼓技术。 鼓”,在旱地里或水田里除草时是“薅草鼓”。在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新能源知识科普(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