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SCT引导下的肺组织活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影像学定位。这项研究发现,在直径大于20mm的外周病灶上,通过MSCT引导的肺门部位定位方法可以找到病灶的正确位置和精确度。此外,这一指南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和定位疾病早期阶段的小病灶。然而,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例如,由于MSCT设备本身的局限性,可能会出现图像噪声或者低分辨率的情况。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借助其他更先进的影像学手段,如CT或MRI,来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另外,由于
多层螺旋c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42例分析
多层螺旋ct(msct)具有厚度、快速扫描和三维重建的功能。在诱导经络皮穿刺肺活检的应用中,其应用逐渐增多,并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笔者通过对42例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病例进行分析,介绍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技术方法,并评价MSCT在经皮穿刺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1 数据和方法
1.1 影像学检查方法u2004
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3~70岁,平均51岁。病灶直径6~43 mm,平均26 mm。位于肺门的病灶15个,直径10~20 mm的病灶9个;位于外周部的病灶27个,其中右肺上叶尖段2个、前段3个,右肺中叶外侧段3个、内侧段2个,右肺下叶内侧基底段1个、前基底段1个、后基底段3个、外侧基底段2个,左肺上叶前段1个,左肺上叶上舌段2个、下舌段1个,左肺下叶内侧基底段1个、后基底段3个、外侧基底段2个,直径6~20 mm的病灶17个。病灶均为影像学检查不能定性诊断,为进一步治疗需明确病变性质或病理类型者。
采用Siemens Sensation 16 型全身螺旋CT和GE Discovery16 STE PET-CT。穿刺针采用日本TSK半自动切割式活检针(18、20 G)。穿刺定位采用栅状定位器。
术前进行血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项检查,仔细分析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签署穿刺活检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msct引导肺门部病理学定位方法
对于直径20 mm的外周病灶,定位及穿刺方法同普通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笔者着重介绍外周小病灶(直径20 mm)和肺门部病灶的穿刺方法。
MSCT引导肺外周小病灶的定位方法:(1)穿刺前对患者进行平静浅呼吸训练,确保病灶在穿刺过程中保持较小的位移。(2)在病灶区的皮肤表面贴上栅状定位器,平静呼吸的呼气末和吸气末屏气,分别对病灶进行薄层螺旋扫描,层厚1.25 mm。在平静呼气末和吸气末病灶的重叠层面或病灶上下移动的中间区层面中确定穿刺的最佳层面,以最佳穿刺层面和定位栅的交点为穿刺点。(3)在MSCT导向下进针,在逐步进针过程中重复薄层螺旋扫描,确定穿刺针的位置,使进针角度在偏离预先设计的进针路线时得到多次矫正,尽量在胸膜外矫正穿刺针的角度,以防止肺内矫正造成出血而掩盖病灶。
MSCT引导肺门部病灶的定位方法:(1)在病灶对应的皮肤表面贴上栅状定位器,对病灶区进行薄层(1.25 mm)螺旋扫描,结合胸部CT增强扫描影像资料,准确区分病灶和肺门血管。(2)以三维方式重组出穿刺路径,确保穿刺路径避开肺门部的大血管。(3)MSCT导向下进针,在逐步进针的过程中重复薄层螺旋扫描并三维重组出穿刺针的位置,使进针角度在偏离预先设计的进针路线时可得到多次调整。
1.3 穿刺路径法
穿刺成功后,嘱患者平静浅呼吸。术者手扶穿刺针,使穿刺针的长轴和穿刺路径一致。在穿刺针于针道内停留1~3 min后,术者即可沿穿刺路径方向迅速拔出穿刺针或针芯。术后常规扫描观察有无并发症。
1.4 诊断成功的原因
穿刺成功包括技术成功和诊断成功。技术成功是指穿刺针刺中病灶并取得病灶组织;而诊断成功是指穿刺技术成功并取得了明确的病理诊断。
穿刺技术成功率=穿刺技术成功的病例数/穿刺的总病例数
穿刺诊断成功率=穿刺诊断成功的病例数/穿刺的总病例数
活检的准确率=穿刺诊断成功并和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相符合的病例数/穿刺的总病例数
2 结果
2.1 手术成功率
本组42个病灶均获得穿刺技术成功,穿刺技术成功率为100%。17个外周小病灶(图1),一次获得穿刺技术成功15个,一次穿刺技术成功率为88.2%。15个肺门部病灶(图2、3),一次获得穿刺技术成功13个,一次穿刺技术成功率为86.7%。行组织学检查40例,获得了明确的病理诊断,并和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相符,穿刺诊断成功率为95.2%,活检准确率为95.2%,其中腺癌18例、鳞癌11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1例、转移瘤3例、结核2例、炎症5例;余2例为外周小病灶和肺门部小病变,因取材较少,病理组织不足而无法得出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肺外周小病灶术后病理为腺癌,肺门部小病灶经随访证实为炎性病变。外周小病灶17例,明确病理诊断16例,诊断成功率为94.1%,活检准确率为94.1%。肺门部小病灶9例,明确病理诊断8例,诊断成功率为88.9%,活检准确率为88.9%。
2.2 穿刺成功后2例表现
穿刺成功后迅速拔出穿刺针或针芯者19例,并发肺出血2例,其中1例表现为咯血,1例表现为针道明显渗血(图3);并发气胸1例。其余23例为穿刺成功后延时拔出穿刺针或针芯(图4),均未发生咯血和针道明显渗血,并发气胸1例。肺出血总的发生率为4.8%,气胸总的发生率为4.8%,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
2.3 合并针道明显渗血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干式系统的工作原理.ppt VIP
- word模板:简约企业新闻报刊报纸排版设计word模板.docx VIP
- 露天矿开采(共117张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2 教学课件 Reading and Thinking and Thinking.ppt VIP
- 2023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第二部分).docx VIP
-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业推广.doc VIP
- 比亚迪汽车在老挝市场发展的商业报告.docx VIP
- 知识竞赛线上线下策划解决方案.docx VIP
- 一种低密度双组份聚氨酯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VIP
- 甲状腺肿瘤术后呼吸困难处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