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深发展收购传闻引发股价波动,市场陷入恐慌,但最后深发展澄清传闻,承认公司有与对方协商销售新桥股权的权利。这是近年来深发展治理层对合规性的一个重要调整。
权威与风险并重
谣言者,“谣言”的“文明”名称。按其类型, 分毫无根据型、捕风捉影型和是似而非型。而在此三类型中, 由于毫无根据型受累现代科技、资讯发达而风光不再, 特别是在当今发达的资本市场, 其杀伤力已大不如前。而后两类, 利用的是人类贪婪、好奇、偏执和猎奇的弱点, 往往能成就“大业”, 或令人财产缩水仍不得要领, 或明知受骗上当还只能打碎牙齿肚里咽。
如今市场刚刚摆脱熊市阴影, 交投日渐活跃, 但投资者仍是惊魂未定, 稍有风吹草动便反应过激, 或低位割肉或追涨杀跌, 期间传言作用至关重要。本栏试以近期两大传言为为例, 管窥全豹。
第一大传言即深发展并购。据屡屡在深发展曝出“传言”的某报称, 深发展近期与那“XX行”接触频频, 结合新桥股权“解冻”在望, 于是下结论深发展将被该行“并购”云云。
传言甫一流传, 市场立即闻风而动, 深发展立马止跌上攻, 收盘居然封住涨停。不得已, “并购”主角之一的XX行只得澄清, 而另一当事人深发展, 则受累其公司章程制约, 只好召集其海内外董事越洋共商“司”事, 延时两日方才“澄清”。
但“澄清”中的一段话又引发好事者遐想:“我行经常与其他机构商讨战略合作的可能性”。联想那新桥总归要退出, 于是当初的“XX行”传言被淡化角色, 成了管它 (并购者) 是谁, 总有其人的“众”厢情愿。
“一场涉及巨额资金的并购正在XX银行和深发展之间悄然展开。‘双方已进入交易细节……’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最早的“传言“版本如是报道称。
也不知是这位报道者或称传言炮制者水平可怜还是弱智得可以, 居然不知道究竟深发展是否有“权”与XX行或其他人洽谈出售新桥持股, 或者深发展将以什么股权与XX行洽谈并购?至于深发展澄清所称的“与其他机构……”实在是银行经营层面的业务使然, 与所谓“并购”根本扯不上关系。
一直在讲“三分开”、“三分开”, 怎么碰到实际了就“三不分开”?如此有违“基本原则”的低劣传言, 只能说明该传言最多不过捕风捉影型而已。
更具杀伤力的当属“是似而非”。近期另一大传言即是扑朔迷离的天士力“毒丸”案。之所以称其为“传言”, 并非本栏专利, 而是日前国家药监对“权威者”言论耐人寻味的定位:传言。
如此“权威”的传言, 对市场, 对投资者的杀伤力绝非小报记者、甚至大牌分析员可相比拟, 尽管后者的杀伤力也非同小可。因此, 高达数千万股的杀跌盘并非没有道理可言。
显然, 出自“权威”之口的数据确实“是”的可以, 并且其“似”, 竟是来自被质疑者所著的《丹参大全》。
但日前一则《权威研究自相矛盾传言能否不攻自破》的评论, 揭开了“权威”传言“而非”的一面。
报道揭露, “权威”曾在其“传言”前不久, 评论褒奖那《大全》一书“临床研究报告甚多, 特别是有关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研究报告多达1074篇, 累计病例数达42100例。”但之后却180度大转弯, 再次引用《大全》所称 (在1 074篇报告中) “有明确记载报道副作用66篇, 总病例数5169例。有副作用产生的病例共161例, 占3.11%。”全然忘记了自己之前所言。
1 074肯定大于66, 421 00也肯定大于5169, 只是那161却是无法改变。只可怜那无辜投资者, 被这“是似”搞得七荤八素, 夺路而逃。殊不知日后传言澄清, 股价扶摇直上, 投资者方才知道其实是“而非”。无奈之下, 只能捶胸顿足, 气忿填膺, 甚至有四处奔走者, 或独自揭竿而起, 或组织串联, 声言要将“权威”拉下马, 告上法院, 要其为“是似而非”赔礼道歉还得赔偿损失。
尽管那新桥必然退出深发展, 但还须假以时日, 最后究竟花落谁手不得而知;尽管那“权威”如今仍是头衔在顶, 投资者“维权”也可能一波三折前景未明, 但有一个事实却是无可避免, 如何让这些“捕风捉影”和“是似而非”的传言, 或干脆称其为“谣言”的, 日后不再肆虐市场, 不再惑乱投资者, 不仅是投资者自身素质提高, 也是市场监管不断深入、强化的需要和必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