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教案 第14课 戏剧(二).docxVIP

《大学语文》 教案 第14课 戏剧(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3 PAGE 3 PAGE 2 PAGE 2 课题 戏剧(二)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欣赏中西戏剧的艺术特征 (2)掌握品读戏剧人物的方法 素质目标: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戏剧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西戏剧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品读戏剧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完成课前任务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西戏剧的相关知识。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考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问题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同学们,你们知道《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哪部小说吗? 【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西厢记·长亭送别》 传授新知1 【教师】赏析《西厢记·长亭送别》 一、导读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脚本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二、作者介绍 王实甫:字德信,大都(今北京)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两种,各传有曲文一折。《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意,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和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三、整体感知 【师生互动】 【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戏剧赏析”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篇戏剧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学生】观看、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通过对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故事的具体描写,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及门当户对制度,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自主婚姻的衷心向往和强烈追求,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思想。 问题1: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答案: 第一部分(科白和【端正好】等三曲),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至“专听春雷第一声”)是长亭饯别的场面,主要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边静】至“小生又生此念”),是临别叮嘱的场面,主要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第四部分(【二煞】至结尾),是分手后的场面,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问题2:曲词《端正好》,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意象有,蓝天、白云、黄花、西风、北雁、霜林。它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暮秋霜林图: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有一种诗意的迷惘和浓浓的哀愁。 问题3:赏析曲词《滚绣球》。 答案: 这段曲词借途之景,传莺莺之情,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柳丝长玉骆难寄,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就想到它系不住张生骑的马儿;看到疏朗的树林就希望树梢“挂住”残阳,让时间走得慢一点,真是寸阴可贵,离情难舍。“马儿速速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马儿慢慢地行,车儿快快的跟,一快一慢,写尽了两人缠绵难舍的情状。 【拓展阅读】组织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详见教材) 【师生互动】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西厢记》的主题思想。 2.分析崔莺莺的性格特点。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传授新知2 【教师】赏析《哈姆雷特(节选)》 导读 《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于1599年至1602年间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