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城古城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千禧古城。它位于甘肃省榆中县北部崇兰山脚下的黄河流域。它建于宋朝和明朝,并在清朝中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有50多座房屋和家园。2007年,他被列入国家建筑博物馆和文物博物馆,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西北古代建筑活性”。高家祠堂(2)是青城保存较完好的家庙建筑,从其建筑格局、装饰题材、内涵到表现手法,处处昭示着高氏家族“忠孝耕读”的家风,同时也反映出青城古民居雕饰的独特风格和文化艺术特点,本文仅以青城的高家祠堂为例,分析其建筑雕饰的艺术特色。\n一
明清时期沥青民居建筑格局与装饰艺术青城古镇民居的雕饰艺术以高家祠堂为例
青城古城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千禧古城。它位于甘肃省榆中县北部崇兰山脚下的黄河流域。它建于宋朝和明朝,并在清朝中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有50多座房屋和家园。2007年,他被列入国家建筑博物馆和文物博物馆,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西北古代建筑活性”(1)。高家祠堂(2)是青城保存较完好的家庙建筑, 从其建筑格局、装饰题材、内涵到表现手法, 处处昭示着高氏家族“忠孝耕读”的家风, 同时也反映出青城古民居雕饰的独特风格和文化艺术特点, 本文仅以青城的高家祠堂为例, 分析其建筑雕饰的艺术特色。
一、建筑格局与雕饰表现特点
青城高姓原籍山东, 明洪武年间高氏始祖随肃王征战来到甘肃, 后定居于青城。高家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 (1785年) , 是高姓祭祀先祖的场所, 也是青城唯一临街的家庙, 属典型的清代歇山建筑。其建筑格局与雕饰表现出以下特点:
1. 突出的山堂性
高家祠堂整体占地2000多平方米, 坐南朝北, 南北长、东西窄, 由祠堂、墓门、福堂三部分组成, 其中祠堂部分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包括山门、前过厅、后过厅、殿堂、廊坊、雨廊、耳房等20多个建筑单元, 均以中轴对称的方式排列。祠堂山门入口由高2.5米、宽2.2米的正门和两道宽1.6米的侧门组成, 虽然山门的地坪仅高出街面1米多, 但由于五级石阶紧连街面, 视距极短, 高低落差凸显, 使山门显得高大、威严, 令人肃然起敬, 体现建筑者对地形的巧妙利用。进入山门即为祠堂前过厅, 檐内悬挂着《名门寿母》匾额, 过厅两侧墙面有砖雕壁画《黔娄告天》和《大舜耕田》。后过厅建筑为大屋脊式悬山结构, 与两侧厢房相连, 檐下悬挂着一块圆形的木雕彩绘匾额《才兼文武》和咸丰皇帝赐予高鸿儒(3)的《进士》匾额。祠堂南端是殿堂, 也是祠堂建筑中的最高点, 供奉着高氏列祖列宗牌位。
高家祠堂作为家族活动的核心区, 其建筑格局规整对称、庄重朴素, 建筑装饰反映“耕读立家、忠孝传家”等教化内容, 具有明显的黄河文化特征。
2. 装饰纹样方面
“建筑装饰的内容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是装饰所用的形象, 其二是通过这些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涵意。乡土建筑与城市的宫殿、寺庙、陵墓、坛庙等类的建筑相比, 表现在装饰内容上则具有更为丰富的多样性和包涵更多的民俗文化。”(4)青城民居的建筑装饰以木雕和砖雕为主, 装饰题材反映“伏羲农耕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结合, 装饰形态反映浓郁的黄河上游民俗, 高家祠堂亦不例外。其装饰题材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古代圣贤故事, 如二十四孝中的《黔娄告天》和《大舜耕田》, 渔樵耕读等, 均以典型的故事情节表现“儒家孝道, 劝民农桑”, 注重场景的营造,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二是祥禽瑞兽和吉祥植物, 如“龙凤呈祥”、“麒麟送子”、“天马行空”、“狮、虎”等 (图5) , 桃、佛手瓜、石榴、柿合称“四仙果”, 还有“牡丹荷花”、“四君子”和“锦上添花”等各种吉祥图案, 表达了人们朴实的生活理想。三是青城人称为“杂宝”的各种器物, 主要有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博古架、宝瓶、壶、盆景、如意、兵器、翎羽, 及代替道家八仙的葫芦、扇子、花蓝等“暗八仙”内容, 同样都含有吉祥的象征意义。此外还有很多装饰纹样, 如云纹、回纹、绳纹、缠枝纹、花瓣纹, 步步锦、灯笼锦、万字纹等纹样, 也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元素, 综合运用在各部位的砖木雕饰构件上。上述题材大多反映浓郁的黄河上游民俗特点。
3.独特的雕饰表现手法
高家祠堂的装饰以砖、木构件为载体, 融汇京、晋、陕民居装饰的特点, 在有限的图幅里表达审美思想内涵, 借物言志、指代巧妙、情景交融, 普遍运用中国画艺术的写意表现手法, 画面构图简洁、雕刻概括, 体现出黄土地“雄浑、质朴”的审美风格。
祠堂前过厅左右两侧墙面的砖雕壁画《黔娄告天》与《大舜耕田》, 宽0.75米, 高2.2米, 以俯瞰式的多视点观察法构图定景, 在空间处理上大胆运用平面布局中线、形的变化对比与呼应, 以开合、疏密、虚实及纵横起伏等对立统一法则来布置章法。画面的前景为花木、山石, 中景是黔娄焚香祈祷和大舜扶犁驱使神象耕地的的情节表现, 远景为树木、山峦、祥云等, 形成“Z”型构图, 巧妙利用布白, 突出主体。此两幅砖雕作品刀法细密精研, 着力于人物动态的传神刻画, 整体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疏密得当, 以先贤孝亲的典故营造“百善孝为先”的主题气氛。后过厅檐下梁枋间雕有三对瑞兽:狮子、麒麟、猛虎, 遥相呼应, 或昂首、或回头, 或低俯、或跃动, 情态各异, 生动活泼, 雀替为透雕夔龙纹, 向下延伸, 形成接近花罩的效果, 加上额枋的花板、垂花柱、托木等均精雕细刻, 繁复华丽, 衬托出彩绘“二龙戏珠”环绕的《才兼文武》及《进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