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大钊的美学思想.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李大钊的美学思想 李大钊同志的审美思想是他丰富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臻于一定丰饶度,并且堪称是我国“五四”时期美学思想的制高点,放射着独具特色的光彩。然而至今,文化界对它重视不足。前几年面世的几部美学词典,有的胡适、陈独秀都已赫赫在册,这当然有理,但却无“李大钊”词目。有的现代美学文选,也未收他的有关论著。至于对其美学思想的专门探讨,尤显门庭冷寂,所获无多。引人瞩目的学术力著叶朗同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在论及“李大钊的美学”时,也仅涉及其《光明与黑暗》、《牺牲》、《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三篇总共不足八百字的短文。虽指出了它们的“划时代”的意义,立论和评价可谓严肃大胆而确切,但从大钊美学思想的全貌来看,也失于举少漏多。这是非常之可惜的。 大钊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并不是美学家,研究这样一位人物的美学思想,既不能把那些不属于美学范围的内容,硬拉到美学上,也不要只胶着于是否直接论美和美的概念的使用情况,即不要忽略那些未用美的概念的美学思想。应该适当兼顾其美学思想的显与潜的表现、论与感的表现。这样,也许才能有助于挖掘和评断他的美学贡献。 在李大钊同志的著作中,认真咀嚼即可发现,其直接涉及美学理论与鲜明地体现着某种美学观点的文字,多达数十篇。除却那些文约意丰的隽美诗作,仅以文章而言,在叶著提及的三篇之外,还有《游碣石山杂记》、《文豪》、《“晨钟”之使命》、《青春》、《美与高》、《乐亭通信》、《旅行日记》、《俄罗斯文学与革命》、《“今”》、《新的!旧的!》、《Bolsherism的胜利》、《双十字上的新生活》、《现代青年运动的方向》、《掠夺物的遗迹》、《新纪元》、《五峰游记》、《什么是新文学》、《自然与人生》、《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社会主义释疑》等等,这些文章都嵌含着明显的美学思想,尽管其重点并不是着力研讨美学的。 究竟李大钊同志的著作,囊括有哪些美学思想呢?是否至少可以遴选出如下一些内容—— 关于自然美。他对此虽然没有很多的理论阐述,没有丰裕的哲学论证,但从他的一系列富于审美志趣的诗文中,从他对自然美的热切酷爱、深刻感受和细腻体察中,已涉及到有关自然美的许多问题,包蕴着不少有关自然界的审美观念。这在认识自然美方面,能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自然美是与社会美相对而言的。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识是伴随着人类长期的生活实践而形成的。那么什么是自然美,它有什么属性?所谓自然美,就是自然界成为审美对象之后,所特有的一种情趣,一种韵味,一种风光。未经人化的自然美,它是不着人迹,未经人类加工施力的一种“天然”之美。大钊同志在诗作《山中即景》第一首中写道:“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一/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见《李大钊诗文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以下引文,不注出处者皆见此书)这样的诗旬,既是对自然美一种境界的写照,也是对自然美一种本质属性(绝无人迹)的明确揭示。与此可相参照的是,他在几次游览过碣石山的水岩寺之后说:“水岩亦碣石胜境之一”,但是“寺东院有得月亭,每值夏季,游人麋集,地近城市,人迹甚杂,俗嚣侵染,其幽雅迥不若五峰远矣。”(《游碣石山杂记》)说水岩不及五峰幽雅,是因为它人迹、俗染比较严重。这里说的“幽雅”,既是“美”的代名词、同义语,也是对自然美一种常见属性与境遇特征的具体诠释。尽管自然美并非都显幽雅。此外,这里的潜台词或深层观念还有:要保持自然物态的幽雅,就不能对之繁加人迹,否则就有损自然之美了。 新生的事物往往能引起人的美感,这是被广阔的审美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大钊同志曾在《自然与人生》第一节中品鉴入微地说,他的小女儿最爱小鸡小鸭,有一天清晨,她把它们放出来,便对它们说笑。他看着这“一个天真的孩子对着无知的小动物说些没有意味的话,倒觉得很有趣味!”于是他便问小女,为什么喜爱那些小动物?小女答道:“什么东西,都是小的好,小的时候,才讨人喜欢,一到大了就不讨人喜欢了。”接着他又对比着写,“中央公园里带着枯枝的老柏,对着几株含苞欲放的花,显出它那生的悲哀,孤独的悲哀,衰老的悲哀。”这里显然是在进行审美判断,而不是科学的逻辑判断,也不是实用判断。这里的“好”、“讨人喜欢”等几个词语,与“美”的概念是相通的,都包含着“美”的意思。小动物之所以讨人喜爱,之所以能引起美感,虽然早慧的小女只有直感而没有细讲,她也还不可能细讲。但读者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然地联想起小动物的特性,并不难悟出那小动物之美,就是由于它具有率直天真、无拘无束、不掩饰、不做作、充满生机、洋溢着生命力、意味着发展的这些契合美好人性的诸种特点。还可以说,幼小的新生的事物其真、善性更普遍,更突出、更迷人。而衰老的东西则大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这新生的小动物的具象与性情,也能反映出自然美的某种典型属性。 众多的自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