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君子词义考论
自古以来,“绅士”的主题就吸引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思考。一方面, “君子”文化博大精深, “君子”人格世人礼尊;另一方面, “君子”之行日久弥新, “君子”之风世人仰之。究其缘由, “君子”一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自古以来仁人志士政治实践、文化追求、道德践履的一种力量源泉, 还或隐或显地成为了现实人们追求理想人格的参衡座标。当我们从文化传统中一路走来, 谈及“君子”, 人们自然与《论语》中的“君子”话题相互比附, 但这其中的文化源流, 还得溯源探讨。因此我们将从梳理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出发, 通过《周易》、《尚书》、《诗经》、《仪礼》等文本材料及《孟子》、《荀子》等后续材料溯源探讨《论语》中“君子”词义的文化内涵, 从而进一步明晰《论语》“君子”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 “君”含义的演变
“君子”一词早在《周易》、《尚书》、《诗经》等先秦文献中出现过, 但“君子”作为一个文化范畴被广泛论及还是在语录体著作《论语》里。考“君子”之源流, 人们自然要从《论语》中寻找蛛丝马迹, 但关于《论语》“君子”一词文化内涵的探讨, 学界历来众说纷纭, 主要观点有四。
1.“君子”一词不见于甲骨文, 出现于西周初年, “君子”一词经历了三次词义引申的过程:由“尊贵男子”到“有地位的男子”, 到“女子的丈夫或情人”;孔子完成了“君子”词义的第三次引申:“君子”内涵由以“地位”为主变为以“道德”为主。
2.“君子”是孔儒的思想核心, 通过统计分析《易经》、《尚书》、《诗经》和《老子》中该词出现的次数和内涵, 认为该词内涵从阶级观念为主向道德评判为主转变早已萌芽, 产生于《诗经》, 完成于孔子。
3.“君子”一词, 西周主要是对奴隶主贵族男子的通称, 强调高贵的身份地位, 是一个带有明显阶级意义的称谓, 后来又具有道德品质高尚的引申义, 《论语》“君子”概念, 既有传统的继承, 又有一定的改造。
4.“君子”初始含义是“君之子”, 后引申为“贵族男子”和“统治者”。孔子是实现“君子”含义由“位”至“德”转化的关键人物。
笔者对以上的研究成果疑问有三:一是“君子”的初始含义是否为“君之子”;二是“君子”词义的演变是否经历了三次词义的引申过程;三是《论语》中的“君子”概念终极所指究竟是什么。循着以上疑问, 笔者也以《论语》“君子”文化探讨为切入点, 通过梳理《周易》、《尚书》、《诗经》、《仪礼》等文本材料, 并旁及《孟子》、《荀子》等后续材料考源溯流, 试图描写《论语》“君子”语义的演变历程。
(二) 《汉语大词典》著录“君”,即未言明,三义
“君子”在《尚书》中8见,除《伪古文尚书》外, 可信的为4次;《周易》中127见, 其中《易经》20见, 《易传》107见;《诗经》中182见, 其中《风》47见, 《雅》134见, 《颂》1见;《论语》中107见;《周礼》1见;《仪礼》6见;《孟子》82见;《荀子》297见。《汉语大词典》胪列了“君子”一词七大义项, 其中较早义有三:一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 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高诱注:“君子, 国君。”二是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三是旧时妻对夫之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 忧心忡忡。”
笔者认为, 《汉语大词典》对“君子”早期词义的疏解有欠妥之处。为准确明晰《论语》“君子”的源流, 我们首先就以上材料择要举例分析。
1. 《尚书》中的“君子”
(1) 学者们有郑岳的叔叔,他的法典听我的
(《酒诰》)
(2) 他礼貌地说
“予小臣, 敢以王之雠民百君子。” (《召诰》)
(3) 周公说
“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 乃逸, 则知小人之依。” (《无逸》)
(4) 州牧等为政者的义
由《尚书》“君子”观之, “君子”指方伯州牧等为政者, 与“小人”词义相对。“小人”在《尚书》中12见, 除《伪古文尚书》外, 可信为10次, “小人”皆言民或农人。
2. 《周易》中的“君子”
(1) 93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无咎。 (乾)
(2) 一个绅士有一件事要做。他首先喜欢,然后知道,他关心自己的利益。坤
(3) 683
即鹿无虞, 惟入于林中。君子几, 不如舍, 往吝。 (屯)
(4) 上9
既雨既处, 尚德载, 妇贞厉, 月几望, 君子征凶。 (小畜)
(5) 如果你拒绝了土匪,你会伤害绅士的贞操,从童年开始。拒绝
(6) 这个人死于野,恒恒。他参与了大河和李王镇。其他
(7) 谦
亨。君子有终。 (谦)
(8) 第6个周期
谦谦君子, 用涉大川, 吉。 (谦)
(9) 93
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