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西医:耳后疽的诊疗
耳后疽是指脓耳因邪毒炽盛或失治,邪毒入侵完骨所形成的溃腐化脓成痈,以脓耳病程中出现耳后完骨部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甚则溃破流脓为主要表现的耳病。《中医耳鼻喉科学》教材称为耳根毒。
本病相当于西医耳后骨膜下脓肿。
古代文献中,隋代《诸病源候论》卷39说:“附骨痈,是风寒搏血脉,入深近附于骨也。十二经之筋脉,有络耳后完骨者,虚则风寒客之,寒气折血,血痞塞不通,深附于骨,而成痈也。其状无头,但肿痛。”这是似于本病的最早论述,但所述病因病理与现代认识则不一定符合。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卷3首论“耳后疽”并谓:“一人耳后寸余发一毒,名曰锐疽,焮痛寒热,烦躁喜冷,此胆经蕴热而然,先用神仙活命饮一剂,势减二三。时值仲冬,彼惑于用寒远寒之禁,自用十宣托里之剂,势渐炽,耳内脓溃,喉肿闭,药不能下而殁。”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论“耳后疽”时指出:“有初起失于托里,或误食寒凉,则毒不能外发,遂攻耳窍,脓从耳窍出者,名为内溃,属虚,多服十全大补汤。大抵少年得此证者,其愈最缓;老年得此证者,易于成漏。”
[病因病理]
1.热毒攻耳:急性脓耳或慢性脓耳急性发作,热毒壅盛,内攻完骨,化腐成脓。
2.邪恋耳窍:耳后疽已溃,脓血溃流,气血亏损,正气不足,驱邪不力,毒恋于耳及完骨。
西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融合性乳突炎时,乳突腔畜积的脓液从乳突外侧骨皮质溃破流入耳后骨膜下,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若脓肿穿溃耳后皮肤,则形成耳后瘘管,长期不愈。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有急性脓耳或胆脂瘤型、骨疡型慢性脓耳病史。
2.症状:耳道溢脓突然减少,耳内及耳后区疼痛,伴发热、头痛。
3.检查
⑴鼓膜穿孔,起于急性脓耳者,可见穿孔小,鼓膜红肿;因于慢性脓耳者,多为鼓膜边缘性穿孔,并见脓液引流不畅,或有外耳道后上壁红肿下塌。
⑵乳突区皮肤红肿隆起,耳后沟消失,耳郭向前、下、外方移位,肿处压痛明显,若脓已成,则按之有波动感,诊断性穿刺可抽出脓液。若穿溃则脓液不止,形成瘘管。
⑶X线乳突照片示乳突炎症或有骨质破坏阴影。
[鉴别诊断]
1.耳根毒:本病是西医所指耳周化脓性淋巴结炎。症见耳周近耳根处淋巴结红肿疼痛,位置浅表,触痛明显,继而红肿剧增,破溃流脓。病程较短,溃口容易愈合,一般不形成瘘管。《证治准绳.疡医》卷3说:“或问耳根结核何如?曰:是名耳根毒,状如痰核,按之不动而微痛,属足少阳胆经兼三焦风热所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亦说:“耳根毒初痰核形,肿如伏鼠焮赤疼,三焦风火胆怒气,暴肿溃速非疽痈。”
2.耳疖:位于外耳道后方者可引起耳后红肿疼痛,但无耳膜红肿穿孔,牵拉或按压耳屏时耳痛加重。
3.外喉痈:本病多见于西医所指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病变多位于颈侧或颏下、颌下,多由喉关痈或急性乳蛾、龋齿所致。局部红肿隆起,触痛明显,继而溃破流脓。病程较短,一般不形成瘘管。
[辨证论治]
1.热毒攻耳证
主证:病脓耳,耳内流脓突然减少,耳痛及耳后疼痛加剧,外耳道后上方红肿下塌,耳后肿胀,耳后沟消失,完骨部红肿压痛,或有波动感。伴发热、头痛,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痈。
方药:仙方活命饮[97]加减。
加减:酌加紫花地丁、蒲公英之类清热解毒;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泻火通便;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脉弦滑数者,加黄芩、栀子、龙胆草之类清肝泻火,或改用龙胆泻肝汤[77]加减。
2.邪恋耳窍证
主证:耳后疽已溃,时溢浊脓不止,疮口淡暗。伴倦怠乏力,口微干,苔微黄,脉弦缓。
治法:托里排脓。
方药:托里消毒散[118]加减。
[西药治疗]
1.抗菌消炎:青霉素320万u(先皮试),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3次;另给予甲硝唑100ml,静脉滴注,2次/日。
2.辅助治疗:维生素C200mg、维生素B210mg,多种维生素2粒,口服,每天3次。
[外治]
1.外敷:初起未化脓时,用醋调如意金黄散[]或紫金锭[]外敷,每日换药1次。
2.切开排脓:脓已成,应即时切开排脓,已自行溃破者应予扩创,并置橡皮引流条或八二丹[13]药线引流,外敷如意金黄散之类;脓已净,改为生肌散[94]外敷。
3.手术治疗:因急性脓耳引起者,可尽早行单纯乳突凿开术;因慢性脓耳引起者,可先行切开引流,待急性炎症控制后,再行乳突根治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RS Components 电工电料 电动机启动器 3RK1903-0BA00 使用说明.pdf VIP
- 瑞幸咖啡企业的供应链战略.pptx VIP
- 尚爱空压机SM.00.00.01空缩机通用说明书(中文)分解.doc VIP
- 2025版结直肠癌CSCO诊疗指南更新版解读(全文).docx VIP
- 2025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docx VIP
- 固定收益证券全套教学课件.pptx
- DB51_T2151-2016_实验室安全管理指南_四川省.docx VIP
- 制冷系统节能减排解决方案lotus.pdf VIP
- 旅游委托协议书正式模版.pdf VIP
-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信息安全管理员)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