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PAGE
PAGE 6
人类活动与水循环
——以下渗为例
株洲市三中 张玲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年级文科生,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熟知教材图片上的水循环基本环节。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部分知识内容简单,能快速记住。但是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的认知仅限于简单背诵,缺乏具体生活体验及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实际感受与认知,不能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与利用,不能有效利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影响下渗的因素;
2、分析人类活动对下渗的影响;
3、培养地理学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影响下渗的因素;
2、分析人类活动对下渗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下渗的影响;
2、培养地理学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高考真题综合分析法,围绕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循和利用地理原理与规律(水循环原理),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整堂课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地理新课标理念: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对抽象原理规律的感性认知;借助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学科综合思维素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习得人地观念的核心素养;借助高考真题典例分析,引导学生认知高考试题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命题呈现形式,培养地理学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水循环下渗这一环节多角度分析,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的感悟,引导学生课后“举一反三”自主地去分析水循环其他环节,避免教师面面俱到剥夺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和能力锻炼机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 与同学们由最近的天气聊起。
自然设问:株洲降水主要集中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PPT图片展示:手机6月份一张朋友圈截图和一张株洲城区内涝图片
过渡: 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水循环的某些环节,在同等降水条件下,株洲城区比周边乡村地区更容易积水形成城市内涝。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人类活动与水循环
PPT出示本课课题及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对照图阐释“下渗”。 注意对含水与隔水层等概念的解释。
板书:课题:人类活动与水循环
——以下渗为例
(导入设计说明)
1、通过手机朋友圈截图和株洲城区内涝图片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眼球,引导学生关注课堂,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通过PPT出示本课课题及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3、教师对照图阐释“下渗”,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学习对象;
二、课堂讨论: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
(一) PPT出示组图及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学案知识链接以及生活体验,讨论思考: 影响下渗的因素有哪些?要求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各自观点并举例阐述影响下渗的因素
教师活动:调控课堂,根据课堂情况补充阐释、板书学生所说各因素并引导归纳小结。
板书: 一、影响水循环的自然因素:
(设计说明):
1、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各自观点并举例阐述影响下渗的因素,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对下渗环节的认识与理解;
2、通过举例说明,增加学生对抽象原理规律的感性认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学科综合思维素养;
3、通过学生对自己观点的阐述,引导学生规范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和现象;
过渡: 图片所列举的是影响下渗的主要自然因素,人类活动通过影响或改变某些自然因素而影响下渗。例如刚才上课所说的城市内涝。
(二)案例分析:1、PPT再现株洲城市内涝的图片,设问:株洲城市建设过程中影响了哪些因素从而导致强降水时有部分城区内涝现象呢?(学生回答)
教师阐述:我们本节课只是从下渗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内涝的原因。请同学们注意,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课后同学们可以思考归纳:株洲城区某些区域今年夏季内涝的原因有哪些。
2、过渡:世界上有很多城市也面临过城市内涝问题,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做法
3、课件播放视频:[朝闻天下]新闻——当雨水流过城市:海绵城市经典案例
4、展示:PPT展示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及近年来成就
5、学生活动:结合刚才教学小节图片“影响下渗的自然因素”阐释课件所列“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近年来成就”图片的合理性。
教师阐述:我们刚才只是从下渗的角度分析了应对城市内涝的措施。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归纳的株洲城区某些区域内涝的原因归纳应对城市内涝的可行措施。
板书: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地理课件湘教版:3-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pptx
- 高中地理课件湘教版:3-4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1).pptx
- 高中地理课件湘教版:3-6气候类型及判读.ppt
- 高中地理课件湘教版:3S技术自修.pptx
- 高中地理课件湘教版:3命题主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用副本.ppt
- 高中地理课件湘教版: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ppt
- 高中地理课件湘教版:3中国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ppt
- 高中地理课件湘教版:4-1水循环修改.pptx
- 高中地理课件湘教版:4-2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
- 高中地理课件湘教版: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ppt
- 高中地理湘教版:《认识水循环防治水灾害》教学设计2-0.docx
- 高中地理湘教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地理湘教版: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教案.docx
- 高中地理湘教版: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第2课时.docx
- 高中地理湘教版: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 高中地理湘教版:1-1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
- 高中地理湘教版: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教案第1课时.docx
- 高中地理湘教版:1-2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
- 高中地理湘教版:1-2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 高中地理湘教版:1-2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