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银洗考
南越王墓的后藏室挖掘出了银洗(g82)。后藏室是庖厨之室,随葬器物以饪食器、储盛器和盥洗器为主。银洗出于东墙根下层,与铜等放在一起,压在铜鼎下。这件银洗造型简朴,光素无纹,直口,平折沿,折腹,圜底。底部划5道波线。平折沿的正、背面都有铭刻,正面刻“三”字;背面刻“六升西共左今三斤二两乘舆”,共11字(图一、二)。
银洗上刻有“西共”字样,可知其为秦代西县共厨用器,据此可以判断,该银洗为秦物。笔者拟对银洗及相关器物铭文所涉及的秦代及西汉的祭祀、宫室和职官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 汉代南越王墓出土银洗的壁画
笔者曾经参与了西汉南越王墓发掘报告的编写。由于银洗上的“西”字已经简化如汉隶之“西”字,与秦印玺所用的“卥”完全不同;加上刻款为草隶,所以在《西汉南越王墓》(下文简称《报告》)里,将该字隶作“畀”,意为“给予”,与“供给”近似。黄展岳在《报告》第十章《出土文字资料汇考》中,以“乘舆银洗”命名之,但是对“共”字之前的“西”字也没有释出,只是慎重地代以缺字符号。近年来,黄先生修定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字资料,重新释读银洗刻文,并附摹本,确认为“西”字,读作“西共左”。这一新解令人茅塞顿开,使我们对这件秦代银洗有了新的认识。
“西共”应该是秦西县共厨之省文,西共器当系祭祀西畤所用的膳食器具。除了南越王墓出土的银洗外,刻有“西共”铭文的器物目前还发现3件:
1.杜共鼎收录于《汉金文录》。鼎盖有两处刻款,一是“杜共第九十八鼎盖重一斤八两名曰九十八」百廿八”。另一为“杜宜共”。器身亦有两行刻铭,为“一斗十斤」西共左”。
2.西共罍澳门珍秦斋收藏。肩部刻铭三行,为“四斗」□西共左今左般」信宫左般”(图三)。圈足上还有刻铭两行,为“西共左」十九斤”(图四)。
3.卅三年漆盘(也称作“信宫莤府漆盘”)安徽巢湖北山头一号汉墓出土的龙凤纹漆盘(BMl∶20),外底部刻有19字,旋读为“卅三年工帀=为信宫莤私官四升半今西共□今东宫”(图五)。此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器。
从器物刻款可以看出,杜共鼎器身铭文“一斗十斤,西共左”为初刻,盖铭为后刻。该鼎先被放置于秦代西县共厨,后移置汉代杜县宜春宫共厨使用。珍秦斋所藏铜罍,其肩部的“四斗,□西共左”和圈足上的“西共左,十九斤”为初刻,“今左般”和“信宫左般”分别后刻。信宫莤府漆盘刻辞中,“西”字与南越王墓银洗的字形有点相似。从刻字的布局以及字体大小看,“卅三年工帀(师)=为”、“信宫莤”为初刻,“私官、四升半”为第二次刻,“今西共□”、“今东宫”为后刻。该漆盘乃工师为制器,用于信宫莤府;后移置某皇后或皇太后宫,由私官校检;后来又移到西县共厨及东宫。
二 西汉和甘肃的共厨
上述4件器物刻辞的内容、体例、字迹、计量单位都与战国末期秦国至秦朝的铭文相近,当为秦器,是从秦代沿用到西汉的器物。刻辞的首要内容是西共,“西”即西县,“共”是共厨。
秦之先祖起于戎狄,居于西垂。秦置西县,汉代因之不改。《汉书·地理志》载,陇西郡,秦置。西县,境内有“禹贡嶓冢山,西汉所出,南入广汉白水,东南至江州入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围章邯废丘。破西丞。”《集解》徐广曰:“天水有西县”。《正义》引《括地志》云:“西县故城在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本汉西县地。”《汉书·樊哙传》:“还定三秦,别击西丞白水北。”师古曰:“西谓陇西郡西县也。白水,水名,经西县东南流而过。言击西县之丞于白水之北。”《水经·漾水注》亦云:“西汉水又……东南流,迳西县故城北。秦庄公伐西戎,破之。周宣王与其先大骆犬邱之地,为西垂大夫,亦西垂宫也,王莽之西治矣。”王国维、钱穆、马非百等人都认为,西县为秦所置,在陇西郡。今学者普遍认为,秦在故西犬丘地设置西县,治所在今甘肃天水西南。这一说法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西县在今甘肃天水西南的礼县、西和县一带。
西安相家巷出土的秦封泥中,有数款与西县有关,如西丞之印、西盐、西采金印等。其中“西共”封泥有两种,一是“西共丞印”,另一为“西共”(图六、七)。关于“西共丞印”,一般释为县名加职官,西共丞印即“西共县丞之印”省文。
周晓陆等最先将“西共”与“西县共厨”联系起来。他认为,秦封泥上的“西共”是陇西郡西县共厨或者西共县丞之印”。赵平安则认为,西共丞印“应是西县共厨丞之印,不是西共县丞之印”。刘庆柱、李毓芳也认为,“西共丞印为西县共厨丞印之省称”。并据相家巷出土“西共”封泥指出,“共”即“共厨”的省称,“西”为秦之故都,在此设置共厨是必要的。
关于共厨,陈直在《汉书新证·百官表上》雍厨条云:“右扶风雍厨长,在各县所设之共厨甚多。由右扶风雍厨长丞统一管理,遇有巡幸时,供给厨食所用。”李仲操指出,“雍之五畤是汉天子郊祀上帝的场所。各畤都设有专供祭祀具食用的庖厨,由雍厨长丞统管。”刘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