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定三下复述的思维模式.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思维模型 大邑县东街小学杨红霞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有效落实此要素,教材分别在精读课文第25、27课的课后练习,安排了“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以及“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在略读课文第26、28课的自读提示中也要求“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并且,结合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教材在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梳理了复述的要求和方法。“词句段运用”中,还专门设计了“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进一步指导复述时如何用第三人称转述人物语言。 复述课文,是阅读理解、积累内化、重组表达的一项言语综合性实践活动,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有效理解文本内容,训练言语表达。 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复述训练,从二年级到六年级都有相关安排。 二年级上册共5次,均安排在课后练习中。如:“按照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根据下面的提示讲讲这个故事。”二年级下册共10次,也在课后练习中有明确要求:有的要求借助插图进行复述;有的要求读句子,想画面,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有的要求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还有的要求根据相关词句和表格里的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三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共安排4次:或直接要求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或划出主人公旅行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或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或改变人称,换一种角度讲述故事。三年级下册除了在第八单元作为语文要素集中安排,还在第二单元第七课的课后练习中,要求根据相关提示或词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四至六年级的主要安排有:四年级上册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五年级上册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的课后练习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讲讲这个故事。 综合来看,统编教材对“复述”的编排,随着年级的上升,复述的要求也随之变化,复述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从提供支架,到方向引领,再到自主选择,最后到自主阅读,自主复述。整个编排有效遵循儿童言语发展规律,呈现梯度上升,层层推进,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思维训练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复述的能力。 因此,“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的专题训练应该前瞻后顾,一以贯之,思维模型的构建更要基于学生已有的复述能力,突出重点,有所侧重,为高年段更高层次的复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的思维模型 (一)思维结构 三步走:了解主要内容→搭建故事支架→复述故事 第一步:了解主要内容 熟知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为下一步分解故事、搭建支架作好铺垫。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抓住题目中的两个人物,熟读人物之间的对话,了解到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急性子顾客想要做件棉袄,因为急着想穿衣,所以不断给裁缝提出新的要求,到最后居然提出改做春装。可是因为裁缝是个性子慢,到顾客提出最后的要求时却还没开始裁料。 第二步:搭建故事支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寻找复述故事的线索,梳理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从而搭建故事的支架。 梳理的依据有:或按照情节的发展,或按照时间的转换,或按照地点的变化,或按照人物的活动展开等。 好的故事支架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对学生的复述具有方向指引、方法指导、资源提供等作用。本单元教材提供了多种支架形式,例如:借助表格、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时间变化或地点变化的顺序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情节曲线图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故事主要内容,搭建出完整的复述支架。 案例1:依据时间的变化,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因为两个人物之间有鲜明的对立特点,所以,按时故事发生的时间变化梳理出整个故事的支架: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表现 第一天 做冬天的棉袄 明年冬天完成 第二天 改成秋天的夹袄 没说的 第三天 改成夏天的短袖衬衫 没问题 又过了一天 改成春装 还没裁料 案例2:依据地点的变化,以表格形式呈现 《漏》一课,因为故事情节曲折生动,随着情节发展变化,地点也多处发生变化,所以,按照地点的变化梳理出整个故事的支架: 地点 情节 老爷爷老婆婆家 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路上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歪脖老树跟前 虎甩掉贼,贼窜上树。再次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文档评论(0)

工地殿小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