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专业口腔颌面部肿瘤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表现 肿瘤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体积较小,但亦可长大而呈分叶状。质地坚韧。来自感觉神经者常有压痛,亦可有放射痛。肿瘤可沿神经轴侧向左右移动,但不能沿神经长轴活动。肿瘤愈大愈容易黏液性变,发生黏液性变后质软如囊肿。发生内出血后穿刺时可抽出血样液体,但不凝结是其特点。   良性肿瘤 神经纤维瘤 诊断及鉴别诊断 来自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的神经鞘瘤以颈动脉三角区为最多见;有时亦可向咽侧突出。肿瘤可将颈动脉向外侧推移,触诊可有搏动,临床须与颈动脉体瘤()相鉴别。鉴别方法有超声检查、颈动脉造影(特别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获较佳的影像)以及MRI检查等可区别。 治 疗 手术时将肿瘤上神经干外膜沿纵轴切开,小心地剥开神经纤维,然后将肿瘤摘除。由于手术的损伤,来自迷走神经的神经鞘瘤手术后可能发生声嘶,呛咳;来自交感神经鞘瘤可能会出现Horner综合征。如神经未切断,有可能在以后恢复。 临床表现  骨化性纤维瘤常见于青年人,多为单发性,可发生于上、下颌骨,但以下颌较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此瘤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不易被发现;肿瘤逐渐增大后,可造成倾骨膨胀肿大,引起面部畸形及牙移位。发生于上颅骨者,常波及颧骨,并可能波及上颌窦及腭部,使眼眶畸形,眼球突出或移位,甚或产生复视。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除引起面部畸形外,可导致咬合紊乱,有时可继发感染,伴发骨髓炎。 良性肿瘤 (五)骨化性纤维瘤 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化性纤维瘤易与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相混淆,应结合临床、病理和x线表现确诊。 骨化性纤维瘤为颌面骨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骨化性纤维瘤与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很难鉴别,后者一般认为不是真性肿瘤。骨化性纤维瘤多为实质性,囊性较少见。 治 疗 由于骨化性纤维瘤属真性肿瘤,故原则上应行手术切除。小的或局限性骨化性纤维瘤更应早期手术彻底切除。大的弥散性的或多发性的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一般在青春期后施行手术。 1.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癌最常见,肉瘤较少. 2.在癌瘤中又以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为最常见. 3.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多发于40~60岁的成人. 4.男性多于女性. 5.部位以舌、颊、牙龈、腭、上颌窦为常见. 6.鳞癌常向区域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 7.按照病理分化程度,鳞癌一般可分为三级:Ⅰ级分化较好,Ⅲ级分化最差;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最高. 第四节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 一般特点 1.特点 为最常见的口腔癌,多数为鳞癌,腺癌较少见,多位于舌根部。 2.临床表现 中老年男性(40岁以上)多见 ,舌癌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及舌根等处,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 3.治疗 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高分化者可考虑放疗、单纯手术切除或冷冻治疗。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 一、舌癌 鼻腭囊肿(nasopalatine cyst) ●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 ●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 ●X光片见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 正中囊肿(median cyst) ●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何部位。 ● x线片上可见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 ●亦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 ●位于鼻底和鼻前庭内 ●胚胎时球状突、侧鼻突、上颌突连接处。 ● X 光片骨无破坏 ●囊肿位于软组织内  鼻唇囊肿 1. 一般选口内切口,若囊肿位于下颌体、下颌角或下颌支,应从口外作切口。 2. 上颌囊肿如范围较广,手术时与上颌窦穿通,或上颌窦有炎症时,均应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 3. 位于囊腔内的牙齿,根据情况应于术前行根管治疗,术中截断位于囊腔内的牙根,必要时也可拔除。 4. 对于较大囊肿摘除后残留的骨腔,可植入自体骨或异体脱矿骨,也可植入生物材料从而达到消灭死腔。 5. 角化囊肿易复发,偶可恶变,因此手术要求更彻底。在刮除囊壁后用石炭酸或硝酸银等腐蚀剂涂抹骨创,或加用冷冻疗法,以消灭子囊,防止复发。 口腔颌面部囊肿 颌骨囊肿 治 疗 照片 角化囊肿切除及血管化腓骨移植 (一)色素痣 1.皮内痣(intradermal nevus):为大痣细胞分化而来,是更成熟的小痣细胞,并进入真皮及其周围结缔组织中。 2.交界痣(junctional nevus):痣细胞在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呈多个巢团状,边界清楚,分布距离均匀;每一巢团的上一半在表皮的底层内,下一半则在真皮浅层内。这些痣细胞为大痣细胞,色素较深。 3.复合痣(compound nevus):在痣细胞进入真皮的过程中,常同时有皮内痣和残留的交界痣,为上述两型痣的混合形式。 一、瘤样病变 第三节 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 (一)色素痣 [临床表现] ●色素痣来源于表皮基底层产生黑色索的色素细胞。色素痣可以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三种。 ●交界

文档评论(0)

资料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