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永州市第三中学 唐凌云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法西斯主义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原因。(史料实证)
2.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程和特点。(时空观念)
3.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联合国的建立,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历史解释)
三、教材分析:
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二战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法西斯主义与亚欧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与前三课不可分割,本课中法西斯主义的形成与本单元第一课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有很大关系;而本课最后的国际秩序的变化是下一单元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的背景。所以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从个性特点来看,他们有着活跃的思想,也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言论,对于历史也是具有浓厚的兴趣,这有利于该课的学习;从知识储备上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在初中也有所涉及,尤其对于?“战争过程”初中教材讲述的比较详细,因此在高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快速梳理即可。然而“战争原因”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这两部分内容虽然在初中也有所涉及,但基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理解的不够全面和透彻,同时教材中也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因此本教学设计将这两部分内容设置为本课的重点。考虑到高一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能力并不强,对于战后新秩序相较于之前国际秩序的进步以及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此类问题,理解起来会有困难,因此这两部分内容同时也是作为难点进行突破。
五、重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这两个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史料解读法、问题教学法。
七.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根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罗斯福与丘吉尔的对话材料导入】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他认为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致使德、意、日侵略势力迅速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教师提问】战争为什么未能避免?战争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二)讲授新课:
【介绍教材结构】1、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
第一部分: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背景)
一、法西斯主义的形成(板书)
【教师提问】什么是法西斯主义?有什么特征?法西斯主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形成的?(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00页内容及结合老师提供的材料解决这些问题)
含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
特征: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是中央集权形式下的军国主义。
形成的原因:
【展示材料一】: 设问: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什么态度?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1920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那些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和平缔造者们屈从于战胜国兼并别国领土和建立附属国的要求,从而播下了仇恨和冲突的新种子。
在30年代那个时候,无论德国、意大利、日本,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它们是“修改主义”的国家或不满意的国家。这些国家在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施了。 ——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
【展示材料二】: 设问:德日意三国政治上保留了什么样的历史传统?
材料二:马克思对德意志帝国评价:“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照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萨丁王朝在统一意大利之后,仍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一战前,意大利是具有浓厚封建主义性质的帝国主义国家,封建势力与封建经济仍大量存在。国家政治经济权利掌握在封建贵族手中,地方政治和经济壁垒阻碍了意大利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其对外扩张的借口。
1889年日本以德国1871年宪法为蓝本制定了《大日本帝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9课·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9课·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8课12选择性必修一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6课宗教改革.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3课宋明理学.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12课.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ptx
- 初中科学课件:2-3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ppt
- 高中地理课件湘教版:精品92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pptx
- 高中地理课件湘教版:1-1-2地球的自转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产生时差.pptx
- 初中科学课件:2-6表示物质的符号第1课时.pptx
- 初中科学课件:第4节 生物的进化(第二课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