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语周边地区的文白异读
1988年10月,我在前往日本神户参加第38届日本中国语言协会全国大会的火车上发表了讲话。他自我介绍说:我叫口勇夫, 我研究山西话。他的带有山西味儿的中国话至今我还有印象。之后, 他多次到中国来, 也多次到山西南部的临汾屯里调查方言, 撰写调查报告。其间写出一些章节让我看。他的认真、细致、执著的治学态度很值得称道。有这么一个日本的年轻人有兴趣研究中国的山西话, 实在是太难得了, 经过多年之后, 今天他终于完成山西临汾屯里方言的调查研究专著, 我很高兴为这本书写一小序。
有计划地对山西省各县市方言进行调查, 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 即汉语方言的全国普查时期。自那以后, 中国学者特别是山西本地的同行已经出了很多调查研究山西方言的专书。口作为一个后来者, 特别是作为一个外国人, 深入完成调查, 写出新意, 后出转精, 绝非易事!其间甘苦, 肯定不少。令人欣慰的是,口的书终于写出来了。读完全稿后, 深感这是一本记录方言事实准确丰满、描写分析细致到位、研究方法有所创新的力作。
山西话的某些特点是汉语方言研究者颇感兴趣的问题。今略选两三项, 作为窗口, 翻检此书。
其一, 文白异读。文白异读是晋语的一大特点。山西南部地区文白异读现象也非常丰富,口记录描写的临汾屯里话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从文白异读的类型和数量来看, 临汾屯里话的文白异读完全可以和晋语区文白异读最丰富的山西中西部地区的文白异读现象媲美。1987/1989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晋语图依据有无入声一条, 把山西南部地区划分到中原官话区。如果以文白异读作为晋语分区的标准, 山西南部比山西北部可能更适合分到晋语区。 (当然, 山西南部的文白异读与山西中西部地区的文白异读在类型上也还存在比较明显的不一致性。) 读口这本书, 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晋语周边地区的文白异读现象, 分析晋语及其周边地区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历史演变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在《现代晋语的研究》一书中讨论山西平遥话的文白异读时曾说:“宕江曾梗通五个收舌根鼻尾韵[?]的摄, 唯独一个通摄还没有见到白读丢失鼻音韵尾的例子”, 这话有点儿说过头了。因为通摄的“虹”字有白读。其后在《平遥话音档》的同音字表里, 我们补上了一个通摄东韵字“虹”的白读, (文读[xu?], 白读[t?y?]) 算是做了修正。
宕江曾梗通五摄中通摄舒声字白读, 平遥话里头的确极少。山西中部大致也是这样, 是有点儿奇怪。值得注意的是龚煌城教授《十二世纪末汉语的西北方音 (韵尾问题) 》一文在论及鼻音韵尾的消失问题时, 曾指出通摄字不同于宕江曾梗摄。提出了“通摄字例外”的说法。 (龚煌城1986) 对晋语宕江曾梗摄与通摄的鼻音韵尾消失的非同步现象提供了佐证。
如今看到山西临汾屯里话通摄字白读的还真不少。可见山西南部与山西中部文白异读的表现不很一致。书中列出 “脓、笼、风、中、种、东、葱、公、红、瓮、穷”等30多个字。如:“东” 文读[tu??], 白读[tuei] ;“穷”文读[t?‘yo?], 白读[t?‘yei]。文读音保留[?]尾, 白读音丢失[?]尾, 元音不鼻化。在临汾屯里通摄与宕江曾梗四摄舒声字鼻音韵尾的消失是同步进行的。通摄字的这些表现说明, 山西中部的平遥话 (属晋语) 与山西南部的临汾屯里话 (属中原官话) 在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上的不同。
其二, 连读变调。临汾屯里话的连读变调相当复杂。连读变调因语法结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古调类是入声调类也有所不同。李荣先生在《〈方言〉两年》一文中曾指出连读变调研究的重要性。他说:连读变调研究调类的组合变化, 是一种构造音位学, 是音韵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汉语方言里头, 吴语的连读变调最为复杂, 晋语的连读变调也比较复杂, 很有研究价值, 特别是对于生成音系学的研究。近些年来根据研究者的不同研究目的, 连读变调的研究方法也呈多样化。口在研究方法上有自己的特点。他能够根据连读变调的事实确定方法, 没有照搬沿用前人的做法, 而是有所创新, 让读者比较容易了解临汾屯里话连读变调的构造特点。
其三, 量词“块”。晋语区有很多地方都有一个量词“块”, 这是个极常用词, 如北京话“一个人” “一头牛” “一张桌子”, 山西平遥话说“一块人”“一块牛儿”“一块桌子”。“块”读上声。声母多有音变, 有的地方“块”声母读作与[k]同部位的擦音[x], 有的地方读零声母。因此, 在不少山西方言志里头, 把山西这个特有的量词, 写做音近的 “槐” 字, 或者用方框“□”来表示。其实“槐”就是“块”, 以“块”做量词是晋语的一个特点。量词“块”是晋语及其周边地区的重要特征词。口在这本书里头指出:临汾屯里除去36个韵母以外还有一个[u??], 读这个韵母的字只有一个大致相当于普通话量词“个”的“块”。[u?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