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 题
《山行》
统编版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径、斜”等2个生字,会写“寒、霜”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默写《山行》。
3.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
学习
重难点
1.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但理解能力仍然较低。教学时应以读促讲,引导学生结合注释,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古诗。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1.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3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篇章页的插图描绘了两个孩子骑着自行车于深秋道路的画面,视野宏阔,意境深远。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从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素材,并用自己的形式记录下来。本单元习作既是第一单元“体会习作的乐趣”的进步延伸,鼓励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也为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做了铺垫。
3.新课导入。
秋天是美丽的,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赞美秋天、描绘秋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古人眼中的秋天吧!
学习任务二:朗读古诗,自主学习生字生词
1.播放诗歌朗诵音频。
2.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3.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4.交流识字技巧。
比一比:径——轻
加一加:余+斗=斜(歪斜)(倾斜)
5.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辨析生字结构,并给生字组词。
重点提示:“径”读音是“jìng”,四声;“霜”是翘舌音。
寒,上下结构,共有12笔。书写时要注意:上部窄、扁,下部宽、大。下部三横紧凑,撇、捺舒展。
斜,第二笔捺变点;寒,第三笔是横钩。
学习任务三:理解诗意,感受秋天的美
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山林中火红的枫叶所吸引,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诗《山行》。
1.朗读古诗《山行》,了解作者。
(1)自由诵读。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了解作者。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豪放、旷达、俊逸。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 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注释,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2)教师巡视、点拨。
(3)课堂交流。
交流要点:
山行:在山上行走。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红叶。
红于:比……还红。
古诗大意:
在深秋时节的山上,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3.拓展延伸
秋天枫叶为什么会变红?
秋天枫叶变红是因为是因为枫叶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入秋之后,气温下降,白昼变短,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树木输送养分的能力减弱,叶绿素被大量分解掉,这时树叶里的花青素、胡萝卜素等其他色素就会显露出来,因此枫叶就逐渐变成了红色。
4.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
诗人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秋景图。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们细细品味,定会有新的发现。
(1)朗读古诗,说说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
明确:霜叶、寒山表示是深秋季节。
(2)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
明确: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
诗的前两句中,“寒”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生”是“产生,生出”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的种种动态。这些生动准确的词语,描绘出了深秋山景的生机盎然的画面。
(4)“停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考英语第一次模拟考试(江苏专用).pdf VIP
-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212《神奇的电磁铁》ppt课件.pptx VIP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docx VIP
- 2025年地热资源综合开发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docx
- GB_T 40090-2021 储能电站运行维护规程.pdf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新12R301 城镇天然气输配工程设计与施工图集.pdf
- 国际商务谈判 (中文版) 课件全套 第1--8章 谈判的基本分析工具----团队谈判和多边谈判.pptx
- 2025年嘉兴秀洲区王店镇建设卫生院招聘合同制卫生技术人员岗位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PLC在火电厂吹灰系统中的应用_毕业设计.doc
- WB T 1095-2018 棉花仓储服务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