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弦管盒古谱的发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泉州弦管盒古谱的发现 泉州弦乐(现称南音)一直以口头教学和手稿为基础。自南音文化形成以来, 海内外各种各样的手抄曲簿如雨后春笋, 难计其数。但民间用普通纸张抄写的文稿, 毕竟经不起长时间的消磨, 所以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抄簿能遗存下来的少之又少。它们在哪里呢?是早已化为历史的尘烟, 还是尘封在某个图书馆中, 或者为民间所珍藏?种种迹象告诉我们, 后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问题在于是否被发现。 果然, 一部清道光念六年抄的指谱, 突然显现出来。它的珍贵之处, 一是历史悠久, 抄于清道光念六年, 即公元1846年, 比编于清咸丰 (1857年) 的《文焕堂指谱》, 早了11年。二是体积小, 整部指谱分为4小卷, 装入一个精致的木盒, 木盒盖上浮雕《琵琶指南》4个楷字。这个盒子的小巧之处,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是很难置信的。它的体积只有8×9.5cm, 略大于一包硬壳香烟。整部曲谱共310页, 抄录了指谱40套, 大谱7套。每页的平面略小于一张普通名片, 里面用毛笔抄写的曲词、工ue5ee谱、琵琶指法和撩拍符号多达四五百个, 个个都是蝇头小字, 其琵琶指法的点、踢, 更细如针头。这种袖珍抄本, 如与当今所看到的众多手抄弦管曲簿比较而言, 恐怕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只有科举时代某些举子“夹带”进考场的经典抄件可与之媲美。 这部珍本的发现, 应该说事出偶然。侨乡石狮市老弦管先生吴彦造近来多次打电话给我, 谈《清刻本文焕堂指谱》的《妾身受禁》原标“毛延管”, 第一个音为毛六, 而非众说纷纭的毛一或毛ue5ee。他说有本道光抄簿, 却标“独一”, 令人费解。笔者孤陋寡闻, 头一回听说有“道光本”, 便于 (2005年) 5月底两次去石狮玉湖南音社拜访吴彦造和“道光本”的主人吴抱负先生。吴抱负先生带我们到其家中, 出示上述的“琵琶指南”一盒, 接来乍看一眼, 顿感“精致小巧、古朴厚重”, 不忍释手。 于是, 我不由地探问他这盒古谱的来历。抱负说, 这盒古谱是他17岁时买来的。他今年79岁, 算来这盒古谱被他珍藏了60多个年头。当年他与彦造是街坊邻居, 家里都开“鱼行”, 同时又都是弦管发烧友, 同是来自安海的弦管先生高铭网的学生。吴抱负有一次到外乡奏唱弦管, 在归途中, 有位弦友从怀中掏出这盒古谱, 说眼下缺钱花, 如果你喜欢, 你就拿去, 钱你自己送。抱负喜出望外, 欣然接受。当时给他多少钱, 全都忘掉了。成年后, 他娶妻成家, 在养6口之家的艰难岁月中, 他也从没有变卖这盒古谱的念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 风声很紧, 大字报贴上门, 他只好把新近收集的曲簿拿去“上缴”, 应付了事。至于这盒古谱, 除了老弦友以外, 谁也不知道, 他深藏于秘处, 总算万幸躲过这一劫! 如今, 我们能够有幸看到的, 不仅仅是眼前这个精致的木盒和4卷单薄的发黄的古谱, 透过它, 我们不由地想起这盒古谱的原主人, 或者应该尊称他 (或他们) 为首创者。在160年前, 他谅必是位读书人, 或是个文场失意之人, 或是位无意功名的君子。4小卷47套曲谱300多个页码, 全是出自同一个人端正整齐小小楷, 而且少有错别字, 文如其人, 可以证明这位无名氏对弦管的执着乃至痴迷的程度。同时, 这位人士无疑是位弦管高手或名师, 因为对那些弦管曲词, 初通文墨的人士都可以抄写, 但要准确无误地抄好工ue5ee谱和指法, 并不是随便人可以下笔的。与此同时, 这位主人早就注意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做到尽善尽美。那个精致的木盒和经久不褪色的油漆, 可能是假工匠之手, 但那片可以抽动的盒盖, 盒盖上4个浮雕颜体楷字“琵琶指南”, 肯定是首创者的创意。多年来, 弦管界在解读“指谱”一词时, 莫衷一是, 最后归结为它是琵琶指法谱, 又有指导学生入门之义。但这位先人早在19世纪中期就概括为“琵琶指南”, 在曲簿封面上, 则书写“琵琶指法”。不论是“琵琶指南”或“琵琶指法”, 这4个字, 言简意赅, 直截了当地指出弦管工ue5ee谱就是琵琶谱。这对于音乐史学术界讨论古谱的性质, 肯定是有参考价值的。 因此我要说这盒古谱带给我们的, 不仅仅是乐谱, 不仅仅是文化遗产, 而是一种可贵的人文精神, 是弦管人的一种传承意识。我们常说泉州弦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从这盒古谱中便可窥见一斑! 现在, 我想就古谱论古谱, 具体讨论这盒《道光指谱》的研究价值。 1. 《文焕堂指谱》 泉州弦管的先人把散曲精选汇编为成套的“指谱”, 究竟始于何时, 至今无人说得清楚。人们只能从现存的古抄簿或古刊本中去寻找“岁次”的遗迹, 来判断其生辰年月。《明刊戏曲弦管选集》毫无疑问是晚明汇编的刊本, 其中不乏成套的套曲, 可惜曲词都不附刻工ue5ee谱和琵琶指骨, 因此还称不上“指套”。称得上严格意义的指谱, 是我社与台南胡氏合作编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