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古代道教光环境设计
1 从宗教、建筑、光环境的内在关联中审视宗教内涵
教堂是基督教举行崇拜和重要宗教仪式的地方。基督教源出于古老的犹太教并逐渐形成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建设了大量的教堂建筑。随着宗教仪式改革,现代照明艺术在教堂中展现。这对丰富宗教文化、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进行国际交流和政治交往大有裨益。本文试从宗教、建筑、光环境的内在关联中透视宗教寓意。根据仪式照明的设计原则,对营造宗教艺术气氛、提升美学效果做进一步探讨。
2 教室的功能划分和光环境的特点
2.1 主祭席席和祭厅墙
教堂建筑形式各异,但内部均由两大区域组成:主祭区和教徒区。主祭区的重要设施有祭台、布道台、主祭座席。另有圣龛、祭品桌、十字架(悬于祭台上方或设于端墙)等装饰物。主祭区迎正门一般设为过道,分教徒区的长椅和跪凳于两侧。祭台是整座教堂的核心,承放福音书、圣爵和圣盘为主祭者用。布道台位于主祭区一侧与教徒区毗邻,上面有经书架。通常,教堂还有壁画、壁龛等。
2.2 仪式空间的变化
仪式开始,灯光齐明,主祭台成为教徒的视觉注视中心(此时祭台隐喻为基督在最后晚餐中的餐桌)。主祭者按仪式程序引导教徒诵、唱经文并间或布道,最后共同分享祝圣的面饼遂告礼成。因此在仪式过程中主祭区亮度相对最高,使教徒能看清主祭者的面部表情,与布道者有目光交流。教徒区亮度相对次之,使教徒能相互而视并看清手中的经文。但两区亮度差不宜过大而引起视觉不适,如主祭区两侧窗产生的眩光、主祭者的秃头反光等。就仪式空间整体而言,由正门向祭台、由地面向上的亮度宜逐渐提高,利用不同的光分布、合理的明暗关系构成独特的环境艺术气氛,导引教徒目光自然地聚焦在祭台前,与主祭者一道完成礼仪。教堂中的壁画、壁龛中的圣者雕像也同是仪式中的亮点,烘托空间中的艺术气氛。
3 学校照明的方法
3.1 装饰装饰功能的应用
据《古约》记载,初期的教堂中吊有七叉枝形金灯日夜长明,光源是枝架托盘里的油灯。因袭传统之故,迄今仍有一些教堂中使用燃点蜡烛的枝形吊灯。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堂光环境也在宗教改革中不断更新。按光源、灯具、照明方式特点可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类。传统型即在传统型制的教堂(如巴西利卡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中取传统灯具外形而应用现代光源,力求与建筑的空间形式相统一,并从环境心理上体现传统仪式中的神秘韵味。如在枝形灯架上装蜡烛形灯罩的白炽灯,在神龛两侧挂玉甄花灯罩的白炽灯等。这些“旧瓶装新酒”的作法加之彩色玻璃窗的斑斓渲染取到神似而且环保的效果。现代型即根据现代教堂型制的造简洁、壁面平整特点运用现代装饰灯具与功能灯具,与装修和构造处理有机结合的照明方式。如在明装棚饰花灯和附墙式壁灯的同时在顶棚设暗灯以求照度均匀;对祭台、布道台、神龛等重要部位分别用直射光、射灯等进行强调。营造出活泼而庄严的环境气氛,深为教徒所青睐。表1列举了国内部分有代表性的教堂中所用灯具的现状。
3.2 加设灯光环境
上述教堂的灯具布置都是现行仪式中教徒和神职人员认可的使用方式。
调查中发现,传统教堂中的灯具选型和照明方式受到内部空间形式(特别是穹顶天棚)的严格制约。每穹窿下设一盏枝形吊灯是这类教堂中的普遍照明方式。由于内部空间高旷(如上海徐家汇教堂、广州石室教堂的正厅高度都在25m以上),虽然枝形吊灯的高度可调,但有限的照度只能优先满足下部的宗教活动需求,因此优美的穹顶造型黯然失色,弱化了信仰空间中的升腾感。传统教堂的穹窿由巨柱支撑,这些柱冠的上檐内均有置放灯具的余地,由此向顶棚投漫射光将解决穹顶的照度问题。尤其对绘有天顶画的穹窿,这种见光不见灯的做法更为必要。同理,传统教堂中的神龛亦可在窗台等角落暗敷射灯,渲染雕塑作品的表现力。相对说来,现代型教堂的灯具布置要灵活得多,这些教堂的顶棚平整且很少有柱,因此灯具布置主要受宗教传统限制。教堂建筑学源于神学,其构造元素的经验积淀成“教会数字”。如三联窗寓“圣家三口”;三连环寓“三位一体”;七开间寓“圣神七恩”;十四寓“十四处苦路”等。这些教堂建筑设计的“参照点”同样适用于教堂光环境设计。事实上,任何一座现代教堂乃至其中的光环境设计无不蕴含着深刻的神学思考。
调查中还发现,虽然有些照明方式在仪式中被接受,但由于整体照度(特别是地面照度)过大而弱化了宗教空间中的神秘感,同时也是一种能源浪费。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宗教建筑的照明标准,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照明标准(S008-2001)的推荐值(表2),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并结合国内的仪式照明要求,推荐教徒区照度(100~200lx)和主祭区照度(300~600lx)。根据人眼的视觉规律,两区亮度比控制在1∶3之内,在强调主祭区的同时也满足视觉舒适。两区照度应是一种自然的过渡,必要时可分别在教徒区和主祭区增加漫射光和直射光进行调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