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上海光源的x射线成像
1 微结构成像方法
1895年11月8日,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williamcordodonovan)观察到了银极射线的实验,在射线管附近涂有氰胺粉的照片,即x射线或伦琴波束th。X射线被发现后,首先被用到医学诊断上,第二年就提出了用于治疗的设想。由于X射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得多,利用它成像可以达到的理论分辨率要比可见光高几个量级;另外,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可以对非透明的厚样品内部结构进行无损成像,这在医疗诊断等无损检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X射线医疗影像技术以及其他相关X射线成像技术迅速地发展起来,已成为医学、生物学及材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2-3]。
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同步辐射(SR)光源的广泛使用,X射线光源的特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4],这不仅使传统的成像方法得到了显著改善,而且为新的X射线成像方法的诞生创造了条件。SR丰富了X射线成像的衬度机制,除传统的吸收衬度外,还有相位衬度、化学衬度、元素衬度、磁二色衬度等,大幅拓展了X射线成像的应用领域,如生物医学、考古、地球物理、纳米科学和电子工业等。基于相位衬度的相衬成像方法主要有干涉法[5]、衍射增强法[6]、光栅微分法[7]和同轴法[8],他们测定的信息分别为相位、 相位一阶微分、相位一阶微分和相位二阶微分(拉普拉斯变化)。对于弱吸收样品,相衬成像方法能获得比传统吸收成像高很多的衬度,而且基于相衬成像方法的定量信息提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9-11]。第三代同步辐射的高亮度和高相干性,使得动态研究成为可能,如2003年Science第一次报道了昆虫的呼吸全过程[12],时间分辨可达几个毫秒。另一个重要成像手段显微断层成像(μCT)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三维空间分辨率可达微米乃至纳米量级。SR-μCT由于同步辐射光源具有高单色性, 能消除普通X光管CT的射线硬化效应,更精确地定量重建出样品的线性吸收系数;同时能在高分辨率下实现高速数据采集等。第三代同步辐射的插入件辐射是目前SR-μCT的理想光源,单色X射线的使用还有助于消除赝像,同时减小样品的辐射剂量, 这对生物医学样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SR-μCT现已成为中能或高能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的重点发展技术,近些年高时间分辨的SR-μCT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X射线成像已成为同步辐射领域的一项主流技术,国际上如APS、Spring8、ESRF、SLS和国内的北京光源、合肥同步辐射和上海光源等同步辐射装置都建有专门用于X射线成像的线站。
上海同步辐射装置(简称上海光源:SSRF)是一台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装置,它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界和工业界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X射线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线站(BL13W1)是上海光源首批建造的7条光束线站之一。该线站于2009年5月6号建成并向用户开放。 截至2012年底,BL13W1已经向用户提供超过13900h的实验机时,执行了470份实验申请,用户实验超过2000人次,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多篇。线站基于原位动态成像和显微CT等成像手段,已在生物医学、材料、古生物、考古、土壤等众多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动态成像方面,利用微米分辨X射线动态成像研究动物脑血管灌注情况,解决了Netrin-1基因治疗脑缺血时基因功能性难题[13];利用X射线的强穿透性和相位衬度,实现了合金凝固过程中枝晶生长过程的动态观测,解决了以往工艺条件改变研究合金性能的黑箱问题[14-16]。显微CT应用方面,肿瘤三维定量成像信息为TIEG1基因抑制微米级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提供了直接依据[17];可原位研究多孔磷酸钙/镁等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对骨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及其自身的可降解性[18-19];利用相衬显微CT验证了皮肤胶原蛋白模板的假说[20]。结合动态成像和显微CT技术,实现了微波陶瓷烧结过程的动态观测[21]。在古生物领域,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解决了透射电镜只能观测化石表面信息的不足,实现了古生物胚胎、早期节肢动物等内部三维结构的亚微米分辨成像[22]。此外,在土壤孔隙的三维团聚结构, 页岩气(油)显微结构定量分析,发动机燃油喷雾动态成像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23-25]。
为满足不同学科领域用户研究的需求,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组在X射线成像方法学研究方面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探索,在X射线定量成像、显微CT成像、CT快速重构、三维CT数据定量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将从成像方法学及相关应用两个方面,介绍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组的最新研究进展。
2 x-射线荧光成像
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组开展了多种X射线成像方法学研究,主要有同轴相位衬度成像(IL-PCI) 相位恢复研究[26-33]、X射线荧光CT[34-35]、相干X射线衍射成像[36-3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