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36
PAGE 35
专题07 语用综合题(简答题)精选30题(解析版)
全国乙卷专用,2024届高考语文精编预测系列
一、简答题组
(2023春·青海西宁·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的墓碑是一块大石头,正面刻着他这样两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有一种在20世纪的中国的关于自我的典型叙述,就是在生命经验的过程中,猝然遭受某种转折性的震惊时刻,因而“觉醒”。这种“觉醒”是“现代”的“觉醒”,“觉醒”以前糊里糊涂,“觉醒”之后______,焕然新生。但是,这种断裂式的“觉醒”没有发生在沈从文身上。他的“我”,不是抛弃“旧我”后新生的“新我”,而是以往所有的生命经验一点儿一点儿积累、扩大、化合而来的,到了一定程度,就______地确立起来。这样确立起来的自我,有根源,有历史。“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来的?生命的来路______。可以说,它们基本的不同在于断裂式“觉醒”的“新我”是靠否定自己的历史而确立的,而沈从文的自我是通过肯定自己的历史而确立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 ??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两个“我”字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 恍然大悟 自然而然 历历在目 2.“照我思索”中的‘我’指沈从文;“能理解‘我’”中的‘我’指自己。 3.在20世纪的中国,有一种关于自我的典型叙述,就是在生命经验的过程中,猝然遭受某种转折性的震惊时刻,因而“觉醒”。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觉醒”以前糊里糊涂和后文“‘觉醒’之后……焕然新生”,可知觉醒后不再糊涂、突然明白,所以填“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指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第二空,根据前文“以往所有的生命经验一点儿一点儿积累、扩大、化合而来的,到了一定程度”可知,这里强调自然发展,所以填“自然而然”。“自然而然”指出于自然发展、不经人力干预而收到的效果。
第三空,根据前文“这样确立起来的自我,有根源,有历史”,可知生命的来路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所以填“历历在目”。“历历在目”指远处的物体或景象看得很清楚或过去的情景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的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依照我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解自己”,第一个“我”指沈从文自身,第二个“我”指看到这句话的人自己。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是语序不当,把“有一种”调整到“中国”和“关于”之间。
并且删去原文中“中国”和“关于”之间的“的”。
(2023秋·江西上饶·高三上饶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交平台极简的产品设计所带来的便捷,超乎我们想象。微信公众号上点亮“在看”就是一种表态,微博上只需两步操作就能“快转”一条推文,知乎一个按键就能“赞同”或“反对”一篇 ① 的文章。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进步。表达想法,只需点赞、转发。似乎总有那么一篇文章,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想法。可是仔细想想,难道没有什么问题吗?那真的是你的想法吗?
其实我们是在用别人的思考代替自己的思考。伴随着社交步骤一同简化的,还有我们的思维过程。我们是不是长此以往就很容易习惯性停止思考,而丧失判断事实、分析逻辑和表达观点呢?那么问题来了:在用点赞代替思考的舆论场中,我们要如何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人声鼎沸中,我们又如何做到不 ② 、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或许你可以尝试写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当你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的症结所在和破局方法时,就会 ③ 地调动批判性思考能力,倒逼自己输入更多增量信息,积累新的思维模型,锤炼鲜活的语言文字。而这些,正是一个有说服力的观点所需要的。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如果将文中的“我们”全部改为“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4.①洋洋洒洒??②随波逐流??③自然而然 5.①使用“我们”,是和读者站在同一立场,易使读者感同身受并接受观点,使用“你”,仿佛与读者对话,易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亲切感,更易深入人心。
②两者交替使用,根据表达需要适时调整,增强针对性和说服力,使行文表达活泼灵动。如果将文中的“我们”全部改为“你”则只是选取了一方的立场,说服力降低。 6.长此以往,我们是不是就很容易习惯性停止思考,而丧失判断事实、分析逻辑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呢?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根据语境“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反对党八股(节选)》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荷花淀》《党费》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乡土中国》第6课时:撰写内容提要,读懂第12—14篇(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稳与进”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docx
- 2024届四省八校2024届高三10月联考作文-202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导写讲练.docx
- 第二单元写作任务——学写新闻推荐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教学设计)-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最近下载
- 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第3课时 品评语言特点,鉴赏写作技巧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广东)一轮复习.pptx VIP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测试题库.doc VIP
- 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掌握阅读策略+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广东)一轮复习.pptx VIP
- (2025春新版本)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pdf
- 〖GB50011-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docx
- 太阳能路灯技术参数.pdf
- 高考英语核心单词.docx VIP
- 2024年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合同.docx VIP
-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0章 单元测试卷(冀教河北版 2025年春).pdf VIP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心愿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