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
(2023上·甘肃天水·高一校考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芣莒》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芣莒》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芣莒》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的表现了采摘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芣莒》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2.《芣莒》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
B.《芣莒》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景色。
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
4.以上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A 2.通过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3.C 4.《芣苢》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
《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的能力。
A.“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比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诗歌开头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开篇就是说采芣苢,并没有用他物起兴。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的,诗歌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莒,采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莒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的能力。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错误,“子规声里雨如烟”是视觉、听觉描写,属于动景。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咏唱,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描写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芣苢的过程,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
《乡村四月》运用白描手法,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两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023上·云南曲靖·高一校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①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穷秋”点出此行季节是晚秋;“萧萧”二字既形容落叶纷纷,也兼写山路上秋雨之萧瑟。
B.第二句不用动词,却引人想象那两岸蒲草在风雨中摇曳的动态,给读者留下很大的艺术联想空间。
C.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把南飞的大雁看成是带来家乡音讯的使者,显现出诗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
D.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反对党八股(节选)》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荷花淀》《党费》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乡土中国》第6课时:撰写内容提要,读懂第12—14篇(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稳与进”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docx
- 2024届四省八校2024届高三10月联考作文-202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导写讲练.docx
- 第二单元写作任务——学写新闻推荐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教学设计)-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古代诗歌阅读(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原卷版).docx
-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记录家乡人和物+(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
- 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
- 语用综合题(简答题)精选30题(全国乙卷)-【黄金20题】备战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docx
- 语用综合题(简答题)精选30题(全国乙卷)-【黄金20题】备战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原卷版).docx
-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联读(教学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 《百合花》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52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