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docVIP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找出词中的典故,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体会词人抒发的感情 。 2、自读全词,找出对比的词句,分析对比的表达效果。 3、比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一步归结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4、背诵全词。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朗读全词,纠正读音。 二、检查预习: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上音。 舞榭歌台 封狼居胥 2、请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寻常巷陌 (3)、元嘉草草 (4)、可堪回首 三、回顾用典的作用。 四、解读典故、分析诗句。 问题一:学生自读全词,找出词中总共写了几个典故?并谈谈词人借这些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己找,讨论质疑完成)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 (4)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以事警世。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剌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下片用宋文帝、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激愤。 五、全班有感情齐读全词。 第二课时 全班齐读全词,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生自读全词,分析对比的表达效果。 问题二:本词除了用典外还突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赞孙权力抗曹操,建风流业绩,江山本应代有才人出,叹孙权之流不再有,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 (刘裕生于平常人家,出身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表己抗金救国之志。其子刘义隆草率北伐,结果一败涂地——告诫当今统治者)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金主完颜亮被哗变的部下所杀,正是南宋反攻复国的好机会,但赵构在此后三天去议和,弄到如今异族皇帝庙前还有人祭祀,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子民。) (4)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突出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问题三:生讨论,比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都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用大量笔墨描景,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思索宇宙人生的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3)《念》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豪气冲天;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总结: 1、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2、咏史怀古诗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3)、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3、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怀人伤己(借古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a.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b.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2)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