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钛合金合金高温氧化行为及性能研究
钛合金比例低,比强度高,耐高温和低温。这是一种优良的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空航天、船舶、化工、汽车和医药领域。钛在较高温度时,和氧的亲和能力较强,并能和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反应,钛合金的氧化行为对钛合金的性能将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钛合金在大气环境下抗氧化性较差是影响其在高温稳定工作的重要原因。钛合金在高温时发生氧化生成的氧化膜不具有保护性,氧易渗透到钛基体内部,影响了钛合金在更高温度的使用,因此,有必要研究钛合金合金的氧化性行为,从而得到其氧化机理,陶春虎研究了影响钛合金的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长期高温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和氧的污染。贾新云等指出了高温下钛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膜比较疏松,不能对氧的扩散侵入形成有效阻碍。
本实验研究了通过非自耗真空电弧炉熔炼的铸造纯钛在不同加热温度的氧化情况,进行了氧化增重分析、表面形貌观察。
1试验过程和试样制备
将海绵钛(纯度99.5%)在真空水冷铜坩埚非自耗电弧炉中熔化,采用电磁场搅拌,熔炼电流控制在400~550A,每次熔炼量60g。铸锭经4次翻转熔炼。将铸锭进行线切割。线切割成5mm×5mm×(3~4)mm薄片,试样经过粗磨、精磨、机械抛光、超声波清洗机、烘干等工序制备试样,用电子天平称重后,分批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分别加热到300℃、500℃、700℃、900℃、1100℃保温5h,随炉冷却至室温;用电子天平称重后,用JSM-636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表面形貌。
2结果与分析
2.1纯钛试样的测量结果
铸钛试样在室温20℃和分别在300℃、500℃、700℃、900℃、1100℃,保温5h,不同氧化温度试样分别为试样1~5。试样用电子天平测量质量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300~500℃,纯钛试样增重只有0.32%~0.34%,在700~900℃氧化增重增大,到达1100℃氧化增重严重。随着温度升高氧化膜增厚,氧向试样内部扩散加剧。温度在900℃以上时,氧化层厚度,大约0.1mm;在1100℃时,氧化层厚度为0.9mm,氧化层有脱落,说明钛和氧发生了剧烈反应。
2.2试样表面氧化测试
示。图1中a~e分别为300~1100℃试样氧化后的表面形貌。由图中可以看出,300℃、500℃试样表面无变化,只有很薄的一层氧化膜;300℃试样表面氧化膜呈淡黄色,500℃试样表面氧化膜呈淡蓝色;300~500℃试样表面氧化膜很薄较致密,说明在500℃以下,钛和氧生成较致密的TiO2,对钛表面有一定保护作用。700℃试样表面已有较多的蜂窝状突起氧化膜,700℃试样表面氧化膜呈灰色,表面不致密;900℃试样表面氧化膜呈灰白色,有裂纹,表面形成片状和长条的TiO2;在1100℃时,试样表面氧化膜呈白色发黄,氧化层为厚大板片状和多棱柱状的TiO2,在保温过程中产生裂纹,氧化层脱落。
2.3氧化钛薄膜的作用机理
金属在高温下与活性气体反应是极为复杂的过程。从其最终结果大体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反应生成的氧化膜不具有抗氧化保护性,氧化膜不能完全覆盖金属表面,膜中存在大量裂缝,孔洞等宏观缺陷,其氧化动力学服从直线定律;第二类是生成的氧化膜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保护性,氧化膜将反应物质金属与氧隔离开,阻止了气体直接与金属反应;如
继续反应需要反应物质经由氧化膜扩散传质来实现。
钛氧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整个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为气-固反应阶段,气相氧分子碰撞钛表面;氧分子以范德华力与钛形成物理吸附;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并与钛的自由电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学吸附。第四阶段为氧化物膜形成初始阶段。由于氧在钛溶解度大,氧首先溶解于钛中,过饱和后,钛与氧反应生成氧化钛。氧化钛薄膜形成之后,将钛基体与气相氧隔离开。反应物质(氧原子与金属原子)只有经过氧化钛膜扩散传质才能对钛本身进一步氧化。500℃以下,氧经过三个阶段,吸附在钛表面,溶入到钛表面的晶格里,氧过饱和后,氧和钛生成较致密薄的TiO2,对钛表面有一定保护作用,由于温度较低,氧的活性较小,阻止了氧进一步扩散进钛基体;随着温度升高,超过700℃,氧的活性增大,氧可以通过氧化钛薄膜向钛基体内部扩散,氧化膜增厚,变得疏松,易破裂,失去保护作用。
3氧化钛膜的表征
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铸造纯钛氧化加重,形成氧化钛膜;300~500℃,纯钛试样增重0.32%~0.34%,氧化钛膜很薄较致密;在700℃氧化增重增大,试样表面有较多的突起,表面不致密,900℃形成片状和长条状TiO2;到达1100℃氧化增重严重,达到15%,氧化层为厚大板片状和多棱柱状的TiO2。钛的氧化增重为吸氧。氧化过程为氧活性大时,通过氧化钛膜扩散进钛基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sb-1显示仪表说明书.docx VIP
-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浙江省乡村旅游设计方案.pdf VIP
- DELTA台达VFD-ME300精巧简易型向量控制变频器使用手册调试说明.pdf
- 眼附属器的解剖ppt参考课件.ppt
- 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实施实施方案gp.docx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共三个单元)(2025秋).doc VIP
- 1415地面流水地质作用.pptx VIP
- Unit1GrowingUpUnderstandingideasTheageofmajority课件高中英语选择性.pptx VIP
- 写文章的软件4篇.docx VIP
- GB 50026-2020 工程测量标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