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开发研究
生态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它强调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回归,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受到高度重视,发展迅速。在我国历史上,佛教是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在两千年的中华佛教发展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生态思想,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佛教生态文化,留下了众多宝贵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其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在生态旅游成为时尚的今天,正确认识并合理开发这一宗教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更有利于实现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迅速兴起,成了当前旅游业界和生态学界的热门话题,逐渐风行于世界各地。
“生态旅游”一词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初首次提出后,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统一认可的明确定义,但是人们对生态旅游内涵的看法是相当一致的:一是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在参观、享受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以及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在开发、利用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充分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达到自觉保护环境和自然与文化资源的目的。
生态旅游对旅游资源开发者来说,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充分挖掘、利用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价值,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实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
可以说,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
二、佛教与生态旅游
1.法显、玄武和义净的旅游功能
佛教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两汉之际)自印度传入我国,佛教典故中著名的“白马驮经”故事、民间广泛传播的《西游记》小说,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伴随着佛教传播而兴起的早期旅游活动。在成百上千的求法高僧中,以法显、玄奘和义净最为著名,他们带来了异国他邦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其撰写的游记性著作《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和《南海寄归内法传》等,是今日研究古印度和南亚的历史、地理、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资料,从旅游角度看,也是最早有关“旅游导游”的文献。
千百年来,我国佛教徒的“西行求法”、游方问道、朝礼名山胜迹的云游,与文人墨客、官绅士大夫的漫游,成为古代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民间大众的宗教外出活动大多兼具游玩成分,如我国民间常见的庙会、游春、进香等活动,不少香客还游山玩水,充分享受这些活动的乐趣,直到现在,这种旅游方式仍然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活动。可以说,自古以来,佛教与旅游的关系就十分密切。
2.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佛教自两千多年前从古印度传入华夏后,在社会上,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和理论。佛教在华夏大地上传播过程中,与中华本土传统文化逐步交融渗透,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人们的日常衣食、语言到思想、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天文、地理、医学、算术等各个文化领域,无不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佛教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众多宝贵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宜在山林独自修”表明了佛教的内在要求,佛教认为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净化心灵、修成正果,因而长期以来,许多著名的寺院均建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或依山傍水处、或深山幽谷间。我国古代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这些佛教建筑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已成为当地风景中最突出的标志性建筑,并成为了著名的生态旅游客体。
三、佛教与生态问题
佛教在初创之时,世界上并没有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在佛教典籍里也没有专门论述环境问题的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佛教与生态问题无关,在佛教的长期演进过程中,一些大德高僧凭借其非凡的般若智慧,在佛教中融入了深刻的生态保护理念,因而,佛教教义里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佛教活动中包含众多的生态保护行为。
1.佛教的生命观
佛教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为佛教的自然观、生命观和理想观(魏德东,1999)。无情有性,珍爱自然,是佛教自然观的基本精神,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皆有佛性,不仅包括有情识的动物,也包括无情识的山川、草木、大地等等,“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清清翠竹皆是法身”,强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佛性的体现,都有存在的价值和尊严,都应获得珍视,佛教的缘起论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芥子容须弥,毛孔收刹海”,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佛教生命观的基调是众生平等、生命轮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960-2010年北碚区降水特征分析.docx
- 2005年1月承前启后全面推进我国综合交通发展.docx
- 63例视力脊髓炎中医证候特点分析.docx
- ab2号生根粉浓度与荔枝压条生根质量的相关性.docx
- 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部件的检修.docx
- mri对神经外科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docx
- 《小武》被塑造的精神分析.docx
- 《红楼梦》与明代社会现实.docx
- 《红楼梦》中月娘的性格系统.docx
- 三维荧光光谱在江湖北碚城段溶解有机质中的应用.docx
- 2025年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情景题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练习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复习培训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高中一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冲刺试卷(含答案).docx
- 初中八年级地理2025年上学期期末冲刺押题试卷(含答案).docx
- 高中二年级生物2025年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
- 高中一年级语文2025年上学期模拟考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真题汇编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音乐学考研专业基础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舞蹈学舞蹈史试卷(含答案).docx
最近下载
- 2025至2030中国特性水泥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docx
- 2025政治高考河北省真题试卷+解析及答案.docx VIP
- 2025消防宣传月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PPT.pptx
- 简体中文版 ACI 318-14 结构混凝土建筑规范 及 解说 4.pdf VIP
- 公路养护管理制度.doc VIP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第4版)谢维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福建省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2002版).pdf VIP
- 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制度.docx VIP
- PA6台湾台湾PA6Novamid®-1010C2-MSDS报告.pdf
- T_STIC 130027—2024(有机产品电商经营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