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张良“欲从赤松子游”原因考
在分析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复国无望、汉初韩国国除、军功爵制决定的任官制度、吕氏迫害等都未构成张良欲隐居的原因。张良欲隐居的直接诱因是其“多病”欲求长寿,道家思想信仰则是其欲隐居的思想根源。
张良;赤松子;隐居;多病;道家思想
张良在楚汉斗争中为刘邦出谋划策,是高祖认定的汉初三杰之一,且居于首位。西汉建国初,多数功臣都被高祖吕后诛杀,张良却能明哲保身,故其智谋深得后世赞扬。座落在陕西留坝县北的张良庙中现存的39面碑刻、51块摩崖题字,就是这类作品的集中展示。这类作品集中褒扬了张良“成功不居”、辟谷隐居、急流勇退的明智之举。如:“毕生彪炳功勋肇自授书始,历代崇丰禋祀端由辟谷开”(祠中二山门楹联)、“收秦关百二山河奇谋独运,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祠中大殿院楹联冯玉祥作)、“世乱则进,功成乃退宰相事业,英雄本色”(祠中回云亭左侧摩崖题词),等等。关于张良欲隐居的原因,古今学界多有研究,并形成了几种主流观点,本文便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对张良欲隐居的原因进行考辨、探析。
1张良欲隐居原因诸观点考辨
张良明确流露出想要隐居的想法是在刘邦消灭韩信等异姓诸侯王之后,“留侯乃称曰:‘……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1]2048其想要隐居避世的想法确定无疑。历代学者对张良欲隐居的原因多有关注,主要存在以下三种主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秦亡汉立是张良欲隐居的原因。此种观点以明代李贽为代表,他认为:“夫秦、项灭而英雄之恨已销,可以辟谷谢世矣。”[2]653
第二种观点认为张良欲隐居的目的在于绝谷得道。如东晋葛洪认为:“昔留侯张良,吐出奇策,一代无有,智虑所及,非浅近人也,而犹谓不死可得者也,其聪明智用,非皆不逮世人,而曰吾将弃人间之事,以从赤松游耳,遂修道引,绝谷一年,规轻举之道,坐吕后逼蹴,从求安太子之计,良不得已,为画致四皓之策,果如其言,吕后德之,而逼令强食之,故令其道不成耳。”[3]113张良得道之路被吕后所阻。
第三种观点认为,张良迫于高祖吕后迫害功臣的威势为保住性命欲隐居。如宋代司马光评曰:“淮阴(韩信)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4]363清人林伯桐也持类似观点,其语见于日本人泷川资言所撰《史记会注考证·留侯世家》:“汉高一生最喜狎侮,又多猜忌,老成如酂侯,英雄如淮阴侯,皆不免于疑忌……唯遇留侯则自始至终,无敢失礼;亦无有疑心,岂徒以其谋略哉!观留侯自称:一则曰:‘为韩报仇强秦’,再则曰:‘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其进退绰绰有馀于功名爵禄之外矣。”[5]3076杨树达也指出:“高祖所谓三杰,淮阴见诛,萧何械系,良知辟谷,所以自全耳!”[6]321
当代史学家对张良欲隐居的原因也多有分析,如牛继清认为,张良“成功不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汉初依照“功次”任职的体制不利于他获得与自己身份、才能相符的职位所造成的。[7]刘正文认为张良欲隐居是因为其身体“多病”造成的。[8]潘明娟、耿占军认为汉初诛杀功臣的政治环境和韩国贵族的身份都是张良“隐居静养”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9]潘民中认为与其为韩国报仇的初衷有关系,更与韩王信被斩杀、韩国国除有着密切的关系。[10]黄留珠则认为“学术界关于张良的研究,直到目前仍处在浅层开发阶段”。[11]
可见,古今都有学者认为张良欲隐居与其亡秦复韩思想有关,少部分人认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成仙得道,更多人认为张良此举是在高祖吕后时期残害功臣的高压之下做出的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今人研究较古人出彩的地方是,将汉初军功爵制的授职体系和张良“多病”这两个因素纳入视野。学界研究的主流观点将张良欲隐居的原因与复国无望、汉初韩国国除、军功爵制决定的任官制度、吕氏迫害等因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笔者以为这些观点皆有可商榷之处。
1.1秦亡汉立,张良复国无望说
张良为故国复仇的情愫在博浪沙击秦始皇时表现的最为浓烈,随着秦汉之际混战局势的变迁逐渐淡化以至否认恢复六国旧贵族的统治秩序。史载: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1]2033-2034
张良先祖五世相韩,韩国覆灭之后,张良变卖财产、弟死不葬而为韩报仇,是为故国尽忠、复仇。先秦时期复仇之风浓烈,《左传》中记载了很多这样的例子,包括亲属复仇、利益复仇、自尊复仇和鬼魂复仇等。《公羊传》的复仇论非常鲜明,强调复父母之仇与尽君臣之义的联系,将臣子讨伐弑君者与“血亲复仇”相互等同。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郭店楚简中的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驾驶员超速、疲劳驾驶等违章操作规章制度.docx
- 楚雄彝族自治州城乡代码居住地代码表.xls
- 中国药科大学2021-2022学年第1学期《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标准答案.pdf
-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VIP
- OTIS奥的斯XIOTIS西子奥的斯GECS 扶梯控制柜介绍.pdf
- 19CJ20、19CG12 钢骨架轻型板 参考图集.docx VIP
- (高清版)DB37∕T 5087-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pdf VIP
- 中药血清药理学以及实验设计思路.ppt VIP
- 建筑智能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VIP
-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正确认识广告》说课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