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及相关备课素材.pdfVIP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及相关备课素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及相关备课素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

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

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

陶。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安精神,警示人们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

本诗结构严谨,节奏和韵律鲜明。整首诗共六小节,每小节四行。第1~2小节写对延

安精神的追寻。第3~4小节写虽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代化的生活依然需要

延安精神。第5~6小节,突显全诗的主题∶时代呼唤延安精神。六个小节内容清晰,层次

清楚,首尾照应。全诗押ang韵,多处采用了工整的句式,声韵铿锵,节奏鲜明,朗朗

上口。

本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第1小节,作者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来表达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2小节,作者用延河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增广贤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

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处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表达对延安精神深厚的情感和

真切的呼唤。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

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杨家岭都曾是中共中央驻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

中共中央机关在此期间,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

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此开展

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

第3小节用高楼大厦和家用电器代表现代化,破旧的茅屋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

用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表达革命者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峥嵘岁月。第4小节用

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是

延安的标志性建筑,是当时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塔,延安精神的扎根之地,象征着中华民族

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这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跟第3小节里永远告别和忘不了

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样,这一小节中的毫无犹豫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鲜明的对照。

第5小节从反面说明没有了延安精神就仿佛没有了灵魂。灿烂辉煌表明延安精神光

芒四射,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第6小节从正面再次咏

叹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画龙点睛,用理想春光太阳表明,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不仅

仅是对已逝岁月的怀念和赞美,更是面向祖国美好的明天,令人振奋和鼓舞。课交插图是

黄土高原的风光,近处是窑洞,远处是宝塔山。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

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作者介绍】

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民族,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中共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

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曾以《大

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

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

【其他相关资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3906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