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对联》教案教学设计
《对联》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教学设想
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2004年高考试题中出现,在此利用一个课时让
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学会对联的写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对联
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画,说出门上贴有什么?
二、对联的起源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
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
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
户户换上新符。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
来年平安吉祥。北宋王安石曾在诗中描写了这种古老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歌剧中喜儿唱道:“门神
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可见,这种风俗流传久远。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
于门外,夜果无事。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用此习,秦琼和
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易,所以就干脆把秦琼、尉迟恭甚
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
字,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认为写上几个人的名字还不如写
上一些押韵上口的喜庆吉利的诗句,这样就出现了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寿
——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
在明太祖的倡导下,对联蓬勃发展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祝允明、
唐寅等对联高手。例如解晋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引用来给具有主观主义态度的人画像)
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
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
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见到一户农家正在操办喜事,乾
隆一时兴起,便派人送去几个铜板和一副上联“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贪
财。”他满以为这半联会使对方难堪。没想到这家的大人还没来得及回答,只见一
个十一二岁的顽童上前答道“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回答的工整
巧妙,反而使乾隆举足不前,左右为难。还有一次乾隆和和珅、纪晓岚在一起,乾
隆高兴便出了上联:
四方台台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乾隆);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和
珅)
对联经过了这么漫长的历史阶段,已逐步变成了美丽的装饰品。文雅的交
际手段和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的含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