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望天门山》描绘了波
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乐观豪
迈的情感。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景色
的美好奇妙。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洞庭尽收眼底,通过丰富的
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教学设计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
画面解诗意——吟诵古诗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
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优
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
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视频或图片。
学生准备:有关古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山河的古诗词。课
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展现祖国山水的秀美,激情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
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将追随几位伟大的诗人,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山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古诗,积累方法
(一)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诗人李
白?
2.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课件,相机进行补充。
3.教师示范读古诗,学生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4.自由读一读古诗,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是否读准了字音,停顿是否正确。
提示学生在自读古诗时,也要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5.指名读。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二)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1.出示天门山、楚江的图片,结合书中注释介绍天门山、楚江。
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2.“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我们再
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学生试画)
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听到了什么?
预设:碧水汹涌澎湃地向东流去,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的声音,好像
要把天门山断开了。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而激起回旋。
(2)你认为哪些字用得生动、形象?(断、开、回等)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水的气势,山的磅礴。(生生互读,比赛读。)
4.课件出示后两句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诗人可能会做什么、说什么?
(2)“相对出”是什么意思?(相峙而立)
(3)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你能体会诗人的心情吗?
(4)小结:一个“出”字给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