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VIP

《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

高适

【助读博览】

一、魅力作家

边塞诗派的代表——高适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河北蓨县(今河北景县南)

人。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他青年时代就向往边塞的生活,

而且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所以边塞诗是他早期创作

的一个主要内容。高适前期的边塞诗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经过冷静的;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因而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更为深刻,既表现了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所以在盛唐诗坛,他被推为边塞诗派的代表。;二、背景回眸

满怀忧愤成佳篇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

高适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但在这段时期内,他熟悉

了边塞生活,并且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功夫研究。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

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征讨

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二十六年,张守珪逼

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

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

深,故写下了此篇。;三、内容提要

这首诗通过记叙一场战役的全过程,描写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从

而热情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

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的现实。;四、白话译文

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

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诗应和他。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打仗的战火已照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地,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地在营帐中观

赏美人的歌舞!

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

边将身受朝廷恩宠厚遇麻痹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

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

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诵读鉴赏】

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乱起于东北,将军奉

命征讨,天子特赐恩宠,将军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埋下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

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

狈情景做反衬。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

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

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做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

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

因内容需要,而犹着意做对仗。而且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

全用仄韵,与表现双方摇摇不安的心绪相适应。杀气成云,刁斗传寒,都是极力

渲染悲凉气氛。

末段四句,前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决心以身殉国。“岂顾

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后两句写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

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自读检测】

阅读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人把“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起来,有何表达作

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四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

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2.简要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的修辞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