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玉传》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比研究.docVIP

《霍小玉传》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比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霍小玉传》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比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霍小玉传》的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指出两个译本在文化负载词处理方式上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关于文化负载词翻译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霍小玉传》英译本文化负载词翻译

1.引言

典籍是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典籍的翻译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大力提倡文化走出去的时代,我国不少译者将中国文化典籍进行英译,旨在弘扬中国文化。典籍中富含大量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而这些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一直是重点与难点。包惠南、包昂(2004)认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制度、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等,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相应的词汇、成语、典故等‘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words)反映这些文化現象。”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既可以有效地向译文读者传递中国文化信息,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又可以丰富英语语言文化,促进中西文化间的交流,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霍小玉传》及其英译本

《霍小玉传》是唐代传奇小说中的名篇,讲述的是陇西书生李益和长安名妓霍小玉之间的爱情悲剧,它吸引了学界的瞩目垂青,研究成果斐然,有些学者认为它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还有史学价值,如卞孝萱(1986)认为,《霍小玉传》是早期“牛李党争”的产物;车宝仁(1998)经过考证,确认《霍小玉传》与一般的小说不同,它是一篇纪实性文学作品,并非虚构,其人物事迹具有真实性。《霍小玉传》深刻地反映了唐朝中期的社会状况,富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本研究选用的语料是由外文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选》和《唐代传奇选》中《霍小玉传》的两个英译本,译者分别是颜惠庆(以下简称为颜译)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下简称为杨译)。笔者拟对两个英译本中社会、地理、语言和物质这四个方面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对比,指出两个译本在文化负载词处理方式上的问题。

3.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比分析

3.1社会文化负载词

(1)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第。其明年,拔萃,俟试于天官。夏六月,至长安,舍于新昌里。

颜译:DuringthatperiodoftheTangDynastyknownasDaLitherelivedinGansuayoungscholarbythenameofLiYi.Hehadbarelyreachedtwentyyearsofagewhenheobtainedthemuchcoveteddoctorateintheimperialexaminations,andthefollowingsummerinthesixmoonhearrivedatChangan,thecapitaloftheempire,forthecivilserviceexamination.

杨译:DuringtheDaLiperiod(766-779A.D),therewasayoungmanofLongxiwhosenamewasLiYi.AttheageoftwentyhepassedoneofthecivilserviceexaminationsandthefollowingyearthebestscholarsofhisrankweretobechosenforofficialpoststhroughafurtherexaminationattheministryofCivilAffairs.InthesixmonthhearrivedatthecapitalandtooklodgingsintheXinchangquarter.

大历(766年-779年),是唐代宗李豫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年代属于唐朝的中期。汉武帝以后,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是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因此,把中国的古籍翻译成英语时,译者应该对原文的纪年增补该时期具体的公元年份和朝代的起止公元年份,如“清朝乾隆年间”可译为“duringthereignofEmperorQianlong(1736-1795)oftheQingDynasty(1644-1911)”。两个译本都采用音译法直接翻译“大历”,颜译指明了是在唐代,但对于使用公元纪年的现代西方读者来说,他们并不清楚“大历”这个年号的起止时间段;而杨译补充了年号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