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紫钗记》改编的艺术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紫钗记》两次隆重出现在戏曲舞台之上。一次是1982年,也即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曾举行大型纪念活动,除以江西古老剧种上演《还魂记》、《南柯梦》、《邯郸记》之外,江西省赣剧团演出了赣剧《紫钗记》,另有三个剧团演出了《紫钗记》中的《怨撒金钱》、《折柳阳关》、《边愁写意》等折子戏。另一次是2008年12月,“上昆”隆重推出了“临川四梦”,其中之一便是充满青春气息的偶像版《紫钗记》。笔者认为,《紫钗记》的上演,对于拓展、深化汤显祖剧作的研究、促进汤显祖剧作的多元演出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昆曲改编本《紫钗记》的第一个特色,是删繁就简,突出歌颂霍小玉、李益两人坚贞不屈的真挚爱情这一主题。这也是汤氏原作主旨。将原作53出删改、压缩成9折,其中一,二、四、五、六、七、九折《观灯坠钗》、《素绢盟誓》、《折柳阳关》、《边愁寄诗》、《怨撒金钱》、《哭收钗燕》、《钗盒梦圆》七折都是描写男女之间的真情挚爱的。改编者七易其稿,精心编排,围绕爱情这一条主线组织情节,使全剧题旨鲜明,克服了原作结构较为松散、冗长的弱点,突出了原作“情节比较曲折,心理描绘比较深刻、细腻,语言比较活泼流利”的艺术特色。例如第一折《观灯坠钗》,基本改编自原作第6出《堕钗灯影》,写上元之夜小玉与丫环到街市观灯,李益也来看灯(实为观看小玉),两人一见钟情。小玉头上的紫玉燕钗不慎被梅树枝挂落,为李益拾得,在拾钗、寻钗之际,二人得以初次相会。霍、李二人的婚姻虽是家长之命、媒妁之言促成,但原作着重写霍、李二人爱情之浓烈。因此改编本开场由此切八,开门见山,洋溢着生命气息和青春冲动,一开始便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得十分细腻动人。黄衫客的闯入,又为两人爱情的完美结局作了重要的伏笔。又如改编本结尾《钗合梦圆》,取材自原作第52出《钗合剑圆》,是全剧倒数第2出。后面还有第53出《宣恩》,是传奇例行的皇帝颁诏赐婚以及惩治恶人卢太尉等收尾情节,大体属于一种套路,就主要矛盾来说,是在这一出解决的。因为李、霍婚姻被卢太尉破坏,二人的隔离造成了两人的误会。黄衫豪客“挟持”李益到小玉家,二人见面,解除误会,前嫌尽释。卢太尉的目的没有达到,矛盾实际上已基本解决了。因此,本折应该视作全剧真正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正是紧扣原作歌颂李、霍爱情主题的,显示了艺术的完整性。在此之前,剧情迅速推向高潮。笫9折小玉和李益见面是全剧的高潮,两人终于解释误会,互诉心曲。这一高潮场面生动地揭示了霍小玉并非一味温柔敦厚,而是一个有个性、时有锋芒的女子。此时的她见到李益,又是埋怨又是讽刺。改编本保留了原作的精彩唱段。
《紫钗记》改编本的第二个特色在于全剧不仅着重、集中地体现了汤氏原作歌颂忠贞爱情的主题,而且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原作鲜明的副主题——鞭挞权贵肆意专权、摧残人才、一手遮天的罪恶行径,反映了汤显祖爱憎分明的审美倾向。与仕途的曲折一样,汤显祖的爱情、婚姻生活也颇多坎坷。他先后娶过吴氏、赵氏、傅氏,1583年,吴氏病逝,汤显祖新娶傅氏,“粉障自寻题外迹,薰炉重对护时衣。归家少妇迎门问,妆阁帘闲燕可飞?”两人过着初婚甜蜜的生活。
对于封建权责政治的专制独裁,科场的一手遮天,顺我者生,逆我者亡,汤显祖更有刻骨铭心的感受。权相张居正当权,汤显祖傲骨嶙岣,始终不肯巴结,竟在十年中接连四次落第。这些打击对汤显祖是十分沉重的。尤其是第四次打击后,汤显祖回到临川,心情极其苦闷,“一向无异,止有清夜秉烛而游,白日见人欲睡”。《紫钗记》爱情故事的一大特色,便是将歌颂爱情与抨击封建权贵紧紧联结起来。
改编本通过《权嗔计贬》、《折柳阳关》、《边愁寄情》等场,从正面、侧面多视角地展开“情”与“权”的尖锐斗争,从而大大深化了该剧的主题体现。改编本第3折《权嗔计贬》是正面描写权贵拆散美满婚姻的一场戏,该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了权相卢太尉为选一高才为婿,强令“中试士子须先来咱府参谒,方许验选”。却偏有“书生陇西李益,中了状元却偏不来参拜。书生狂妄如此,可恼可恨”。这里既描写了卢太尉,又侧面描写了李益。这位书生的性格,分明有汤显祖的影子。他不畏权贵,不愿巴结权贵,对于权相的吩咐置若罔闻,与剧作家一样有着一副铮铮铁骨。然而仅此一举,便遭到权相的妒恨,卢太尉利用手中之权,将李益以边关要封参军的名义贬到玉门关外:“教他永不还朝,夫妻新婚燕尔,便永受离别之苦。”
如果说第3折为简写,那么第4折便是详写,大写特写男女主人公的生离死别之苦,强化对卢太尉的谴责。离别,是人生中某种矛盾的表现形式,也是人的情感最为激动的事件之一——“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多情自古伤离别”。尤其是在古代,诗词中以“离情别绪”为题的作品何止千万?其中佳作联翩,戏曲又何尝不可作如是观?总之,不在于写了什么,而在于怎样写,有没有创新的表现。折柳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