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现实模式”之梦到“幻觉模式”之梦——《紫钗记》与《牡丹亭》的梦境书写.docVIP

由“现实模式”之梦到“幻觉模式”之梦——《紫钗记》与《牡丹亭》的梦境书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现实模式”之梦到“幻觉模式”之梦——《紫钗记》与《牡丹亭》的梦境书写

汤显祖凭借“临川四梦”一跃成为戏剧界的巨擘,“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戏剧创作观念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紫钗记》与《牡丹亭》用梦塑造人物,传达“情”的力量。

二者虽同为写“梦”的爱情剧,但梦的来源并不相同。《紫钗记》的梦以现实为基础,在爱情受阻时,女主角日日思念夫君,从而衍生出夫君高中的“状元梦”与黄衫客递鞋的“鞋”梦。霍小玉的梦从人的现实经历出发,属于“现实模式”的梦境。所谓“现实模式”的梦境,即依据中国文学中的“梦”传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日有思”引起“夜有梦”,梦中的情境在现实中可以发生。《牡丹亭》中杜丽娘与男子共赴云雨的春梦源于人内心深处的欲望而不是现实的具体事件,杜柳同梦的情节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但每个人又渴望在现实中出现这种巧合,我们可以将这种源于人的潜意识,现实中不会发生但每个人又渴望其发生的梦称为“幻觉模式”的梦境。

《紫钗记》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现实模式”的写梦传统,继后的《牡丹亭》突破了以往的一脉相承,创造出源于人的欲望的“幻觉模式”的梦,直击人的心灵深处,成为“几令《西厢》减价”的作品。

一、《紫钗记》对“现实模式”梦境书写的继承

《紫钗记》取材于蒋防的唐传奇《霍小玉传》,讲述了陇西才子李益与霍王宠姬之女霍小玉以紫钗定情,李益高中状元后拒绝欲招他为婿的卢太尉,由此被贬且被软禁。霍小玉听到卢太尉放出的李益已被招婿的假消息后伤心欲绝,黄衫客出手相助促成李霍和好如初。《紫钗记》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叙写“现实模式”梦境的传统,创作了与霍小玉相关且笔墨稍多的两处梦境:

第一处为第二十三出《荣归燕喜》:“昨梦儿夫洛阳中式,奴家梳妆赴任,好喜也。”她梦到夫君中举,自己欢喜地在镜前装扮。梦醒后在猜想李郎应“为我恹恹病”时,就传来新科状元正是李郎的消息。这“科举美梦”是在霍小玉长时间没有见到李益的情况下,“日有所思”导致了李益高中状元的梦。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到:“梦……应该是一种人在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它也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梦中李益中举是霍小玉心中所盼,她在白天清醒状态下时时所想之事延续到夜晚的梦中,促成“科举美梦”这种“现实模式”梦境的出现。

第二处为第四十九出《晓窗圆梦》,在听到李益与卢太尉女儿即将成亲的消息后,她卧病在床,在梦中瞧见“似剑侠非常遇,着黄衣。分明递与,一緉小鞋儿。”此时鲍四娘担任了解梦人的角色:“鞋者,谐也。李郎必重谐连理。”鞋是女性的私有物,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脚与鞋袜不能随意露出被男子看到。鞋的私密性,使之成为男女婚姻的象征物。“鞋”与“谐”同音,从而获得了“和谐”的意蕴,成为男女爱情婚姻美满和谐的隐喻。在《紫钗记》中,鲍四娘不仅考虑到“鞋”是男女婚姻和美的象征,也从二字同音因而同义的角度出发,暗示霍小玉与李益一定会重归旧好。

《紫钗记》中的两处梦境描写皆是霍小玉对李益情正浓时,日夜牵挂恋人,从而产生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情况。第一处的梦是她对李郎功成名就的愿望,第二处是二人和好如初的愿望。霍小玉对李郎科考的挂念与她知道李郎薄情后的担忧,都对大脑产生刺激,使梦承担起缓解现实焦虑的作用。霍小玉的梦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由特定人物与事件影响形成,是“现实模式”梦境。

“现实模式”梦境在中国古代文学爱情作品中层出不穷,我们仅以元杂剧中《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为例。这三部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在现实中与恋人被迫分离后都做了“相聚梦”,从弗洛伊德“梦是现实中未完成心愿的达成”理论来看,这三个“相聚梦”是对现实的“圆梦”,是现实中受阻的愿望在梦中的实现,属于“现实模式”的梦境。可见《紫钗记》的梦是对中国文化中圆梦思想的继承。

《西厢记》中张生被崔母强迫上朝取应,夜晚他与万里迢递而来的莺莺相聚,却被崔母遣来的人强行拉开,张生惊醒后发现是梦。可观以崔母为代表的封建礼教中门当户对观念对张生的压迫以及内心对莺莺的思念。这是张生个人对现实的“圆梦”,是对现实中个人难以实现的愿望的达成。

《汉宫秋》中,马致远描绘了汉元帝与元妃被迫分离后的梦中相见画面,《梧桐雨》中有关梦的情节也与《汉宫秋》相似:唐明皇梦见贵妃在长生殿宴请,忽然惊醒,与汉元帝醒后的反应如出一辙,环望四周寻找在梦中出现的、现实中无法相见的爱人。张生、汉元帝与唐明皇三人产生相聚梦的条件皆是在当时情境下无法见到心爱的人,现实中清醒状态下产生的愿望便延续到梦中,以这种特殊的形式达成愿望。三个“相聚梦”都只属于男主人公个人,由他们的个人生活经验引发,是“现实模式”梦境。

《紫钗记》继承了元杂剧在爱情主题中叙写“现实模式”梦境的传统。在剧作的现实中,主人公的欲望被极度压制,她的梦是对现实事件的反映,是只属于霍小玉个人的“圆梦”。汤显祖在剧中将主人公难以实现的幻想挪入“现实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