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课件 今生今世.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今生今世

余光中;母亲,是十月怀胎的艰辛凝成的泪,泪水里贮藏着新生;

母亲,是咽苦吐甘的无私集成的鬓,鬓发中满含着奉献;

母亲,是临行密缝的情意交织的衣,衣裳上充盈着眷恋。

在余光中的笔下,母亲是用哭声与笑声勾勒的温柔身影,是渺小寸草意欲报答的温暖春晖,是三十年间绵绵不断的深情。;一、作者介绍;余光中(1928年—),祖籍福建泉州。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及台湾大学教授。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余光中的诗将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结合起来,语言通俗质朴,情感真挚动人,抒情含蓄隽永,其人也因此被誉为“台湾诗坛祭酒”。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其中代表作《乡愁》感动了无数华人。;“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炉中,炼出一颗丹来。在这一类作品里,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今生今世》收录于余光中的诗集《高楼对海》,是诗人在自己生日当天所作的思母感恩诗。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感恩,在浅白的文字中透露出身为人子深沉的怀念。回望诗人的逃难岁月,大概可以了解他为什么作了《今生今世》这首诗。余光中出生于九九重阳节,在战火纷乱中度过童年。;1937年底,日寇的铁蹄肆虐中华,余光中的母亲孙秀君,带着年仅9岁的他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为躲避日军的魔爪,母子俩曾躲进庙里的神龛内,两天两夜没吃没喝。然而日军的铁蹄就在神龛外嗒嗒作响。余光中清晰地记得“火光中,凹凸分明,阴影深深,庄严中透出狞怒的佛像。火光抖动,每次牵动眉间和鼻沟的黑影,于是向母亲臂间陷得更深。”;颠沛流离的日子,余光中从头至???与母亲相依为命,躲过了无数的炮火烽烟。逃难使余光中对母爱有更深切的理解,“她领着我逃难,母子共难,这也增加了母子的感情。所以我有可能是新诗人里面写母亲写得最多的一位了。”因此,在自己的生日,也即母亲的受难日里,余光中写下这首诗,寄托对母亲深深地思念。;今生今世

余光中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30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1.忘情痛哭,思亲不已

“我”生命之始,无法得知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次哭声,也无法想象母亲在那刻的欢喜涕零,但却在母亲的叙述中,勾画出新生图景。这次痛哭背后是十月怀胎的爱意灌注,是诗人对母亲的无限感恩。;母亲生命之终,诗人想到与母亲从此阴阳相隔,“子欲养而亲不待”,悲从中来,便不可遏制地痛哭起来。这次痛哭背后是至亲离去的悲不自胜,是诗人对母亲的无尽怀念。生死命题,无法左右,让久经飘零、一直渴望寻根与回归的余光中更加孤寂,而诗人也只能遥寄一首思亲诗,来表达绵绵不尽的哀戚之思和感恩之情。;2.浓缩时空,母爱永恒

诗人用三十年的人生体验酿造出来“今生今世”的绝唱,寄托的不仅是子对母的寒泉之思,也是母对子的舐犊情深。这三十年间“无穷无尽的笑声”,没有直接叙述母亲的具体行为,而是将母爱浓缩于“笑声”,诗人以留白的方式道出了母爱深深。;联系到诗人的出生成长背景,生于动荡年代的余光中,在战火纷飞中度过童年,为了躲避日寇轰炸,他随母亲辗转流亡各地。这期间若不是母亲的庇护和照顾,余光中无法平安长大,更不会拥有“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的“笑声”。;母亲将孕育生命之难,哺育生命之艰,养育生命之苦埋藏心底,留给他的都是欢笑与快乐;诗人将颠沛流离隐藏在诗句背后,将“笑声”呈现于笔端,言有尽而意无穷。;1.景内意象与景外意象的交融

根据意象在诗中“在与不在”,“此在或彼在”的状态,可将意象分为景内意象与景外意象。景内意象是此时此地的,实际存在的意象;景外意象是彼时彼地的,过去存在或联想产生的意象。在《今生今世》中,诗人借用景内意象与景外意象的二元组合,把显在的时空与潜在的时空巧妙地整合成一个完满独立、意味深长的世界。;“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第一次“哭声”,“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就是景外意象,诗人在母亲的叙述中想象当时的画面——母亲怀抱着啼哭的婴儿;第二次“哭声”,“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乃是景内意象,是诗人眼中实际存在的——儿子面对母亲逝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