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学习目的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
(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
(1)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2)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拼音:
确凿(zao)菜畦(qi)攒(cuan拗(ao)桑葚(shen)蟋蟀(shuai)臃肿(yongzhong)脑髓(sui)书塾(shu)博学(b6)蝉蜕(chantui)缠络(chanluo)竹筛(shai)觅食(mi)渊博(yuan)鼎沸(dng)人迹罕至(han)绣像(xiu)锡箔(bo)
2.解释下列词语:
(1)确凿:确实。
(2)似乎:副词。有“好像”、“仿佛”的意思,表示可能,不确定。
(3)倘若: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注意]多用于书面语。
(4)缠络:缠绕联结。缠、络同义(缠绕)。
(5)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6)牵连:本课指牵扯,纠缠。
(7)高枕而卧:成语。枕头垫得高高的安心睡觉。比喻无所顾虑。今多比喻不加警惕。也叫高枕无忧。
(8)得失:本课指成功和失败。
(9)和蔼:形容态度温和的样子。蔼:态度亲切。
(10)恭敬:对长辈或客人严肃而有礼貌。恭敬同义。
(11)质朴:朴素踏实,不做作。
(12)渊博:学识精深广博。渊:深;博:丰富。
(13)陆续:动作或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地进行。
(14)相宜:适合。
(15)倜傥:洒脱,潇洒,不拘束。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幼时受过诗书经传的教育,稍长又喜杂览,读了许多野史杂记。1898年到南京求学,四年后东渡日本留学。初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时,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部员、佥事等职。同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兼教。1918年5月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礼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近一千万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三、正课
1.质疑: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
2.质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
(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3.质疑: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4.质疑: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
(1)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①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②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 外国诗二首 教案.docx
- 20_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docx
- 21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docx
- 21[教学设计]女娲造人(第2课时).docx
- 21[知识导学]女娲造人(第2课时).docx
- 22 陈涉世家 教学设计.docx
- 22[教学设计]寓言四则(第1课时).docx
- 22[知识导学]寓言四则(第1课时).docx
- 22《陈涉世家》教案(第二课时).docx
-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教案(表格式).docx
- 第14课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设计.docx
-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老 王》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7课《溜索》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4课《背影》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7课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 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