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契丹—辽音乐文化二题
内容提要
本文以契丹-辽音乐生活中常使用的乐器琵琶和鼓为核心,对契丹-辽帝、后善弹琵琶和“契丹鼓”二题展开叙述。以了解契丹-辽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并试图由此对契丹-辽音乐活动所折射出的契丹-辽多元文化进行阐释。
关键词
契丹-辽琵琶契丹鼓
在中国历史上,自公元10世纪起,契丹族建立政权——辽,拉开了北方少数民族“征服王朝”统洽序幕。并与其后一度入主中原的金和幅员辽阔的元,共同书写着汉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宏大篇章。契丹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而其作为独立的政权是在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辽朝,疆域遍及我国当代行政区划的外蒙、内蒙、黑吉辽、河北省、山西省部分地区等。契丹-辽“不仅在事实上融人了万里长城,而日在唐朝东北、北方边疆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开发建设”。在契丹-辽统治的二百多年中,其广泛地吸纳汉文化,同时又秉承着本民族的传统。就其音乐文化而言。是以契丹草原民族为基础。承袭汉族(唐代)文化为主轴。同时又杂糅着奚族、渤海、回鹘等部族的文化元素而形成一个混合性的文化本体。在中国历史上,自唐末以后便进入了一个混战和分裂的时期,许多学者认为以此为界限便在隋唐音乐文化和宋元音乐文化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断层,而辽代音乐文化上承自唐,下及宋金,更像是隋唐至宋元音乐文化间的一座桥梁。
1.契丹-辽帝、后善弹琵琶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有一段记载:“庆历中,王君贶使契丹。宴君贶于混融江,观钓鱼。临归,戌主置君酒谓贶曰:“南北修好风岁久,恨不得亲见南朝皇帝兄。托卿为传一杯酒到南朝。”乃自起酌酒,容甚恭,亲授君贶举杯;又自鼓琵琶,上南朝皇帝千万岁寿……”庆历是宋仁宗赵祯年号,其时契丹一辽的皇帝是辽兴宗耶律宗真。北宋使臣王君贶出使契丹,受到契丹皇帝耶律宗真的厚待。宴请其在混融江观看契丹族盛行的渔猎活动。并亲自斟酒让使臣向宋仁宗转达其友好恭敬之意。不仅如此。契丹皇帝耶律宗真还亲自弹琵琶,以遥祝宋仁宗千万岁寿。初看此记载略带政治意味,《史记·廉颇简相如传》中有:“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壬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的典故。两对峙的国家.并无臣属关系,一国君为另一国君献艺便有畏强示弱之嫌。但是细看《辽史》及辽代的相关记载,便可知沈括并非意欲如此。
在契丹-辽帝王、贵族中。“通晓音律、善弹琵琶”并不十分罕见。耶律宗真的祖父辽景宗耶律贤就“雅好音律”.其父辽圣宗耶律隆绪更是“晓音律”,并能作词度曲。此外,《辽史·天祚皇帝》中载:“九月己未,射获熊,燕群臣.上(耶律延禧)新御琵琶。”契丹-辽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存大宴群臣的时候,也亲自弹奏琵琶。可见在辽代统治的中后期.雅好音律在帝王间已是普遍素养。宫廷中不仅帝王“晓音律,善度曲.能亲御琵琶”。皇后的技艺和名望则更胜于此,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辽史·后妃列传》称其:“容姿绝冠,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王鼎在《焚椒录》中称:“幼能诵诗,旁及经子,而弹筝琵琶,尤为当时第一。”而真正体现她不凡才艺的却是为后人所熟知的《回心院》词十首。“回心院”本是唐代的宫院名称,唐高宗时王皇后与萧良娣联手同武则天争宠,败落后被废冷宫。二人将宫名更为“同心院”以期高宗回心转意。《新唐书·后妃列传》有:“陛下(唐高宗)辛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辽道宗皇后萧观音,因劝谏皇帝过度游牧误朝。而被道宗疏远。便做《同心院》词十首,并召来伶官赵惟一与之共谱曲,用玉笛和琵琶伴奏。以期待君心回转。萧观音的这十首《同心院》词,不仅体现了其高超的文学造诣。更是辽人“作词度曲,被之管弦”的代表。
即使是在与辽代并立的北宋政权宫廷中,也未曾有辽代宫廷、王族的音乐造诣,与此相比,唐玄宗时宫廷帝王、后妃皆雅好音律成为一段佳话。契丹一辽素来崇尚汉文化。就其帝王、后妃的音乐造诣与“善弹琵琶”的雅好而言,契丹-辽所崇尚的汉文化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唐文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琵琶本是胡乐,契丹-辽在政权建立前,自唐末起曾先后依附于突厥和回鹘。因此对于琵琶在辽代王族中的盛行,或许并非是对中原文化的仰慕,而是一种少数民族的审美自觉。
2.契丹-辽的“契丹鼓”
同琵琶一样,鼓也是契丹-辽音乐生活中使用频繁的一件乐器。契丹族先祖是草原部族。政权建立后。契丹仍保留“四时捺钵”的习俗,在地域广袤、人烟稀少的北方草原上。鼓除了作为一种令人精神振奋的打击乐器。还广泛地用于契丹-辽宫廷活动的诸多方面,根据《辽史》和《契丹国志》的记载,辽代天子仪仗、宫廷庆典、军队征战、宫廷渔猎等活动中都能看到使用大鼓的记载。
《辽史·仪卫志》中有:“辽自大贺氏摩会受唐鼓纛之赐,是为国杖……十二神纛,十二旗,十二鼓,曲柄华盖,直柄华盖……太宗即位,置旗鼓、神纛于殿前。”
文档评论(0)